很久以前此山长有许多竹笋,故名笋山。

此前下雨打雷,有人路过此山时,曾看到一道雷正巧打在山顶上,故唤此处雷劈岭。

该岭位于二贤庄的东面,此山岭顶较尖,故名尖峰岭。

此山位于六蒙村内,故名六蒙山。

由于该岭比较陡峭,雨后经常塌方,且容易形成泥石流,当山顶的黄泥夹带石头树枝从山上往下泻时,犹如黄泥冲顶,故有此名。

该岭形似一头犀牛,因犀牛尾朝向中平架村,村民抬头望向此岭时,入目即是犀牛尾,故唤此岭犀牛尾。

因1966年农业学大寨时期,在该岭南面建大寨田,为方便人们参观大寨田,在该岭头建一座凉亭,故此得名。

因该岭像一头睡觉的母猪,故名母猪岭。

因该顶为中平岭的最高点而得名。

原名都罗,壮语“都罗”指海螺,后根据近音而演变为都落。

因此山形似三顶帽子重叠起来,故名。

因此山形似虎头,山上石头呈白色,故名。

该岭地下蕴含丰富的石灰岩,且其东面呈白色,故名。

江头村闷塘至该地共有6个岭头,形似岸台,称为六案岭。壮语“案”“雁”同音,又叫六雁岭。

传说明、清时期,该岭脚有一个村,因其他原因村民陆陆续续的搬走了。后来周边村民把牛赶到该岭放牧,久之便形成很多牛路,称之为牛路岭,

该山岭头外貌似虎头,故唤老虎头。

该山岭脚下面有一水塘,壮语“根铛”即水塘之意。

龙骨岭原叫屯围岭,传说解放初期有一风水师先生途经此处,看到该岭地形形状象龙骨一般,把该岭称为龙骨岭

978 979 980 981 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