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业山;上,方言意为“上方”;业,方言意为“叶”。此山位于村屯上方,形状如一片树叶,故名。

四子山;四子,方言意为“排名第四”。此山按距村顺序排第四,故名。

迁隆山;迁隆,方言中一个村屯的名称。此山靠近迁隆村,故名。

其松山Bya Geizsoeng;壮语bya即为“山”;“其”是壮语geiz的近音 ,通“旗”;“松”是壮语soeng的近音,意思是“高”。“其松山”因海拔高,山上曾长有一棵大树,形似一面旗而得名。

求水山;求水,方言意为“求雨”。因村民把此山当作风水山,每逢干旱便到此祭山求雨,故名。

山九岭Ndoeng Gyouj;壮语ndoeng即为“山林”;“九”是壮语gyouj的近音,意思是“拍第九”。“山九岭”意即“众山当中的排第九座的山岭”。

上台屯后岭;上台屯,方言中一个村屯的名称;后,方言意为“背后”。此岭地处上台屯背后,故名。

甘保山;甘,方言意为“柑果”;保,方言意为山坡。此山以前曾种有柑果,故名。

古拉山Bya Golaij;壮语bya即为“山”;“古”是壮语go的近音 ,意思是“棵”;“拉”是壮语laij的近音,是一种树的名称。“古拉山”意即“长有古拉树的山”。

红浴岭;红,方言与汉语同义;浴,方言意为“淋浴”。此岭整座山体就如用红水淋浴过一样,故名。

扣什大山Bya Gaeujcab;壮语bya即为“山”;“扣”是壮语gaeuj的近音 ,意思是“稻米”;“什”是壮语cab的近音,意思是“杂”。“扣什大山”因山脚下的稻田种出的稻谷不纯,杂有其它品种,故名。

东沟山;东,方言意为“东边”;沟,方言意为“水流”。“东沟山”方言意即地处村屯东北边的山。

看粮山;看,方言意为“守望”;粮,通“娘”。此山有一大一小两个小山头,如同母子两人相守相望,故名。

拉板山Bya Laijbanz;壮语bya即为“山”;“拉”是壮语laij的近音 ,与汉语同义;“板”是壮语banz的近音,意思是“平缓”,“拉板山”意即“平缓的山”。

龙芦山Bya Lungzhuz;壮语bya即为“山”;“龙”是壮语lungz的近音 ,意思是“山弄”;“芦”是壮语huz的近音,意思是“壶”。“龙芦山”意即“形状像瓦壶的山”。

马西山Bya Maxsaeq;壮语bya即为“山”;“马”是壮语max的近音 ,与汉语同义;“西”是壮语saeq的近音,意思是“小”。“马西山”意即“形状像小马的山”。

妙养岭;妙,方言意为“猫”;养,方言意为“样”。此山形状像一只猫,故名。

那望山Bya Nazmongz;壮语bya即为“山”;“那”是壮语naz的近音 ,意思是“田”;“望”是壮语mongz的近音,意思是“盼望”。“那望山”意即“山间田旱,只有巴望老天下雨才能有收成的山”。

457 458 459 460 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