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该峰呈圆锥形,似锅底朝天面覆,故名“锅底塘顶”。

有交通便道从此岭东西跨越,为旧时西江一带村民过龙胜,临桂两县通道。因其岭石头呈白色,故名“白石界”。

有一深沟,老虎都难以跳过此地,故名大跳山。

此山脚下有个白马将军庙,又因庙在龙脉上,所以就叫它为庙龙山。

该地地势呈三角形而得名。

因山上的草长的茂盛,故名。

因山形象石头做的鼓背,故名石鼓背山。

因为该山处于4座小山峰的最高处,当地人取名源头岭。

传说经常有野牛在此处出现,而地势又比较平,故取名山牛塘。

此山的下山有一约10亩的水塘,形似一只南北放置的葫芦,故起名胡塘界。

以前由于这里人烟稀少,经常有老虎在此地出现,故起名老虎岩。

因其南面有一地名“深涔”而此处又与兴安交界故名“兴涔界”,又称“兴澪界”。

此山原建有古庙,相传:久旱之际,持香求告,必然雷鸣电闪,大雨倾盆,有如老雷公之殿堂,求之必应,故此得名“老雷公殿”。

因山峰南北走向成长形如“一字”,故叫“一字山”。

此山常为长岗岭人砍火马地撒种芝麻(方言称油麻),故此得名。

因此山南面的土质较差,不长草木,期望南面山也长草木,故名“南木岭”。

据当地群众传说,很久以前,有七个仙人路过此地,就留下了七个小山峰。后人将七个大小不一的山峰称为“七仙界”。

此山地势较高,常有雾遮盖,形成一大烟雾状而得名。该山又因形像观音,又名观音山。

114 115 116 117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