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济南市历城区仲宫街道高而办事处中南部出泉沟村西南的山上。属仲宫街道。遗址依山势走向分布,东西最宽处约70米,南北长约350米,面积约35000平方米。山势奇险,林木茂密,山顶平坦,有零散陶片,有石臼和蓄水池各一及明代万历年间题记两则。东崖下有一天然洞穴。黑山寨为本次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为研究该地区土匪活动情况及古代军事发展历史提供了新的资料。黑山寨遗址,自山腰以下的梯田,遍植果树及农作物。山腰以上两峰奇险,山顶地势平坦,山寨周围山谷低洼、较平坦。该地为泰山余脉群山环抱,黑山寨遗址位于高而办事

位于莱芜区高庄街道黑峪村,占地建筑面积56平方米。联系地址高庄街道办事处黑峪村,管理单位黑峪村村委,邮政编码271100。

位于钢城区里辛街道黑牛山。黑牛山三宫殿占地南北长70米,宽60米。庙位于院北,3间,南大门一座。石基,红墙,红瓦,前出厦。所在行政区域为里辛街道,邮编为271133。

合龙寺位于长清区万德街道黄豆峪村东侧。占地近20000平方米,保护级别为省级。大雄宝殿建筑面积700余平方米,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等。合龙寺群落有龙泉寺、青龙寺、观音庵组成,在历史上属于灵岩寺下院,分南北东西四个大殿。青龙寺始建于明嘉靖25年,占地0.02平方千米;观音庵建于明末清初;龙泉寺占地5亩,有千余年历史。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仲宫街道西许村,西卧虎山东南麓。属仲宫街道。创建年代不详,系利用一天然洞穴开凿而成,洞口朝东,现高约2米,宽3.6米;洞深约9米;洞内最高处4.6米,宽4.1米。洞口原砌有石墙,文革时拆除,仅存基础部分,可见一凿于岩壁上的门枢。洞外约10米南崖壁上存造像一尊,立像高90厘米,面向北,足踏莲花。造像下方平台上凿有柱窝三个。和尚洞为本次文物普查新发现,为研究该地区宗教文化发展沿革提供了新资料,对研究古石窟寺的建筑及造像艺术等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1997年12月,历城区人民政府〔199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港沟街道西坞办事处黑龙峪村村北。属港沟街道。始建年代不详。石块构筑,劵形门,阁子洞深6.45米,门洞宽3.18米,劵门高4.94米,东西两侧有石墙,墙上有百姓盖的房子。建筑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阁子东边有石筑二层小楼,劵形硬山顶,两山墙保存原状,顶换为现代红瓦。楼西墙开一劵形小门,通过小门能到阁子顶上。阁子门洞内为石板铺成,门南、北两侧的路均为石板路,贯穿村内主要街道,总长约2000米。石板路旁有古槐2株,一株周长约5米,另一株周长约4米,树冠高大,保护较好。黑龙峪阁子为本次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唐冶街道合二庄村东南约200米,在通往武家庄的村级路与省道102线通往世纪大道的东南-西北向镇级公路交汇处以北的高台地上,遗址西北约200米为合二庄,东北约100米为武家庄,东南约50米处有两栋黄色居民楼。整个遗址呈现不规则形状,北至上述两级路交汇处河沟南岸,东到东南-西北向河沟西岸,南至砖厂取土后形成的断崖,西至南北向自然沟的东岸。东西最宽处280米,南北最长处430米,总面积6万平方米。遗址南端的断崖上采集到龙山文化中期的甗足、鼎足遗物。遗址东断崖采集有汉代陶罐腹片。1997

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归德街道双乳村、翟庄村、东辛村。由双乳山汉墓、福禄山汉墓及东辛汉墓组成,为西汉时期汉代王陵墓。双乳山汉墓位于山顶,依山为陵,凿岩成穴。一号墓坐南朝北,墓室、墓道均设有二层台,外浅内深,外大内小,呈“甲”字形,墓道总长60米,最深18米,面积840平方米,墓室总面积607.5平方米,总深度22米。共出土各类随葬品2000余件。二号墓形制结构与一号墓基本一致,规模略小。福禄山汉墓位于双乳山汉墓东北约1公里处,山顶东西并列两座墓葬,现存封土高约13米,面积12000平方米。东辛汉墓位于

位于莱芜区寨里镇韩王许村村东北,占地面积798平方米,建筑面积360平方米。管理单位是韩王许村村委会,联系地址是韩王许村村东北。建成时间2010年,宗教文化内涵是寺庙祭祀、祈福,纪念。址在村东北,庙高7米多,加上叠脊有8米,庙堂共有3大间,长18米,宽8米,庙堂墙用大青砖砌成。横亘在庙中的两架大梁,两端由4根合抱粗的红漆圆木立柱支撑,整个结构浑然一体,气势雄伟,结构坚固,造型美观。邮政编码271100。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郭店街道李家庄村东,山东861地质大队院内。墓葬由墓道、门楼、甬道和墓室组成,门楼已被破坏。墓室平面呈圆形,穹隆顶,东壁近墓门处伸出半砖,为一简单的灯檠,墓门两侧残存墙壁,均雕成格扇门,上段雕成球纹格眼,下段为裙板。甬道上部两侧墨书“言吕”,东侧墨书“门”字。墓内壁彩绘墓主夫妇、侍女、粮囤、布架、方柜、猫、鸡、花卉、幔帐等,并墨书“瓦屋尚”、“大阳翁”“大元至正十年(1350)”等题铭。1991年由济南市文物处抢救性发掘。1992年《文物》杂志第二期发表发掘报告。《中国文物地图集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鲍山街道赵家庄152号,是清代中期韩氏家族的居住地。坐西朝东,一层三间,二层五间,进深一间,砖木石瓦结构,东西宽4.9米,南北长15.4米,占地面积约65平方米。门楼损坏严重。该楼保存较好,为此次文物普查新发现古建文物,对研究清代民居楼房建筑具有一定价值。主要建筑物是楼房。由赵家庄村村委会所管理。长途区号:0531。邮政编码:250132。

位于历城区彩石街道韩家峪村。开凿于“初级社”时期。井口呈长方形,井筒圆形,深约10米,36平米。井西有碑1通,凿于同治三年。原古井位于现井东北向约20米处,现已被淤积。韩家峪南井为本次文物普查新发现,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民高涨的建设热情的见证,是农业灌溉和牲畜饮水的主要水源之一。韩家峪南井东有四峪顶,南为南峪,西为大峪顶,属泰山余脉,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种植有桃树、花椒、玉米等农作物。韩家峪南井四周为梯田,井北约10米有一人工水塘。1997年12月,历城区人民政府〔199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唐王街道韩家庄东北约150米处,为平原漫坡地,南至村北东西向水泥路南约100米,西至村东约150米,北至村东北大坑北墓地北侧约20米处,东界北端至南北向沟西侧,南端至距西界约450米处,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遗址南宽北窄,大致呈梯形。遗址北部有窑场取土形成的大坑,断崖上可见文化堆积分布。文化层距地表约1.5米,采集有鼎沿、鬲沿、盆沿、罐沿等残片,年代为龙山文化、西周、汉代。遗址大部为麦田,北部有窑厂取土大坑,现代墓群一处,一条东西向水泥路自遗址中部穿过,路北有工厂2座,民宅1座

遗址表面暴露有大量陶器标本,经专家推断为古人类遗址。于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发现,并被初步确认和记录登记。2010年10月被商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广平店遗址位于商河县殷巷镇广平店村南2000米处。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于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发现,并被初步确认和记录登记。2010年10月被商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号为商政发〔2010〕26号,呈方形状分布,保存较好。管理单位商河县文物管理所,联系地址为商河县长青东路,长途电话区号0531。所在行政区域为殷巷镇。

归德街道前封中心场所位于归德街道前封村,石砌建筑。保护级别为县级,占地面积为26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10平方米。前封教堂建成时间较长,建筑主体为石砌。恢复宗教活动以来,前封教堂带领周围广大信徒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该场所属前封中心场所管理小组管理,联系地址长清区归德街道前封村。

位于商河县尹巷镇郭八社村西200米。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150米,原有封土高约6米,存有石碑、石羊、石猪等,分布范围约1600平方米。建国初期,石碑、石羊、石猪等被均调往黄河大坝用于防洪。2008年秋封土堆被某村民整平,变为其责任田。现墓葬仍保存较好,在当地颇具影响,是商河县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型汉代古墓葬之一,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商河县历史文化及当时社会的民俗文化提供了价值较高的历史实物资料。2013年12月20日被济南市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广里村齐长城遗址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孝里街道广里村东北。广里村齐长城遗址西起220国道以西约260米处,东至陡岭子东山脚下,全长2324.7米,保护级别为市级。齐长城建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珠珠山以西为土筑,珠珠山至陡岭子为石筑。该段长城总体呈西北-东南走向,土筑部分全长1012米,可见夯层遗迹;石筑部分长1312.7米,整段长城残存宽度在23-29米之间,高度在2-4米之间。该段长城有628米保存一般,384米未遗迹。据专家考证:该段长城建筑年代较早,为齐长城起点段落,为整个齐长城研究具有重要的价

位于钢城区辛庄街道。观音占地南北长10米,宽8米。庙位于院北,3间,南大门一座。石基,红墙,灰瓦。所在行政区域为辛庄街道,邮编为271108。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