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济南市长清区万德街道灵岩峪方山之阳。该寺历史悠久,传说僧朗曾在此建寺,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灭法,佛事遂废。据唐天宝元年(742年)《灵岩寺碑颂并序》载,北魏孝明帝正光年间(520-525年)法定禅师来此重建寺院。此后,唐、宋、元、明各代为寺院盛期。现存寺区由殿阁、佛塔、墓塔林和方山之上证盟功德龛等组成。建筑布局为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沿山门内中轴线,依次为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五花殿、千佛殿、般舟殿(现仅存基址)、御书阁等。现存殿宇多为明清形制,但仍保留了不少唐、宋时期的建筑构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唐冶街道西邢村。始建于元,明清均有多次重修。东西宽约30米,南北长约110米,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坐北朝南,四进院,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阁和前殿左侧东厢房等建筑。山门面阔三间8米,进深一间4.2米,拱门上有“灵鹫禅林”匾额。天王殿面阔三间10.20米,进深6.3米,四架梁,木构梁架,硬山顶。大雄宝殿面阔三间12.5米,进深三间8.6米,前出厦。观音阁面阔五间16.7米,进深两间7.25米,前出厦。藏经阁为两层楼建筑,内部木质结构;面阔五间17米
位于双忠祠街2号。在道教中,王灵官是护法神将,传说为人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纠察天上人间,除邪祛恶,不遗余力,故而常被塑在山门之内,用来镇守道观。他手持钢鞭守护道法,其作用相当于佛教中的韦陀,于是民间有这样的说法:“三眼能观天下事,一鞭惊醒世间人。” 灵官庙大殿坐西朝东,面阔3间,屋面为小式抬梁硬山,绿琉璃瓦,2013年被公布为济南市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彩石街道路相村村东北的仙人山上。该庙始建年代不详,现仅存遗址。遗址上有灵官庙、石大夫庙,均为石结构单体石祠,体量小,建筑占地面积共6平方米。遗址东西宽约15米,南北长约16米,面积约240米。在灵官庙上有清道光七年捐资人碑刻。1997年12月,历城区人民政府〔1997〕58号文件登记保护。灵官庙、石大夫庙为研究当地宗教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灵官庙对面约15米处存民国三十年“重修仙人堂”碑一通,东北约40米为石大夫庙。其余建筑均为新建。灵官庙地处泰山余脉的仙人堂山上,西南有岱固山,为
位于历下区林家庄,由当时的主教命名。1906—1908年,德国传教士杨恩赉(圣名:济利禄)筹资在此建起玫瑰圣母堂。教堂造型别致,是一座具有东方传统庙宇特点,又体现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天主教堂。属济南现存最早期的乡村教堂之一。“文化大革命”时期,教堂关闭,神职人员被遣散。1980年,政府返还教堂产权,教堂恢复活动。 该教堂为新建,原教堂已经拆除。教堂在林家庄村南部莲花山半山腰,圣堂坐落在中式庭院中,青石灰瓦,式样质朴,无多雕饰。圣堂正中为“天主堂”石刻横幅。现保存完好。
位于历下区林家庄,又名耶稣君王堂,由当时的主教命名。东距济南东绕城高速路出口3千米,西距济南市人民政府3.7千米。该教堂于2001年11月3日奠基,地基由集体捐献,林玉顺设计,经济南市设计院审定,村委会组建,由林姓第八代筹建,于2013年12月22日举行祝圣大典。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仲宫街道锦绣川办事处北坡村西北。属仲宫街道。占地面积约53.1平方米。所在行政区域仲宫街道。建设时间为明正统二年。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卷棚硬山顶,砖石结构,东西长9.55米,南北宽5.56米,年久失修,早期作为护林房使用,观前西南山坡上有林泉,泉池内存大明景泰二年“重修林泉观”碑一通,据碑刻记载明正统二年有住持道士姜志圆、正统九年秋有住持道士王道通二人修葺,现供奉观世音菩萨。因长年无人管理,院内杂草丛生。林泉观与柳泉观、明真观并称“绣川三观”。北坡村所辖4个自然村,民风淳朴。19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仲宫街道锦绣川办事处北坡村南,327省道北侧,占地60平方米。南靠南庄村。属仲宫街道。此桥为石砌单拱桥,桥下为一条东西向河沟,因长年干旱少雨,现已干枯。两侧券顶处刻有黑、白水兽,西侧水兽上方刻“林泉桥民国三十年桃月上浣立”字样。桥面原为石头铺成,后因修公路,现已被沥青所覆盖。此桥是北坡村通往南庄村的必经之路,为本次文物普查新发现,是该地区较为少见的有明确纪念的民国时期桥梁建筑。北坡村地理位置偏僻,三面环山。林泉桥东侧修一条50厘米宽的水渠,用于灌溉农作物。1997年12月,历城区
位于商河县郑路镇梁王冢村西北300米,北与前进河相邻。历史上多次受黄河泛滥影响被埋于地下,面积不详。现暴露于地表的部分呈狭长椭圆状,高出地面约5米,南北长50米,东西宽40米,高台顶部和断崖处暴露有建筑遗址,采集的标本有鬲口沿、鬲足、瓦件等,为商周至汉时期古文化遗址,对深入研究济南黄河以北地区商周至汉代历史文化有重要意义。据1936年编修的《商河县志》记载“冢甚高大,上有庙数楹,无碑志,相传及梁惠王所言‘东败于齐,长子死焉遂葬于此’”。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原德州地区文物科曾进行重点调查,并进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街道梁王村村东。总面积约193平方米。所在行政区是王舍人街道。当地百姓俗称“粮冢”,现存2个,南冢1个较小,上面遍布瓦片和建筑垃圾。北冢1个略高,上长满小树及杂草。南冢高约2米,近圆形,直径约10米,面积约80平方。北冢高约4米,直径约12米,面积约113平方米。据“史料”记载;“粮冢”为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名将檀道济所留。该“粮冢”于1997年12月济南市历城区政府济历城政发〔1997〕58号文进行登记,是此次文物普查的复查单位,为济南地区少有的“粮冢”遗址,对后人研究“粮
位于历城区鲍山街道梁二村东北方向500米处,以前为家庭场所,现改建为一处堂所,现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平方米。管理单位为历城区天主教爱国会。是为信仰天主教群众祈祷、教职人员学习的场所。保护级别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位于济阳区新市镇梁家村东南300米。现地表残存有一高土台,东西长55米,南北宽48米,高1.5米,暴露面积约2640平方米,保存较好。采集标本有口沿、豆柄、豆盘等,为济南市黄河以北地区为数不多的、保存较好的商周时期古文化遗址之一。2013年12月20日被济南市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莱芜区高庄街道莲花山景区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管理单位莱芜区莲花山风景区有限公司,邮政编码271100。
位于钢城区汶源街道东部,胡家桥村北。抗日战争时期,英勇的莱芜人民不肯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淫威之下,在历山区域与日本侵略分子展开了激烈斗争,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斗争,终于击败了日本侵略者。在庆祝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山东省人民政府将历山抗日旧址设立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邮编271127。
位于济南市长清区五峰山街道石窝村东约300米处五峰山西麓崖壁上。坐东北朝西南向,依崖而凿,北齐至隋凿刻,又名千佛洞。石窟平面呈长方形,面阔3.76米,进深5.45米。石窟内外共有造像308尊,窟外砌券门,门额镌有“圣佛莲花洞”。莲花洞石窟造像从造型风格、造像组合、身躯比例、刻工技法等方面判断,雕凿最早者为东魏、北齐之间,晚则到隋初。石窟门洞外的石券门是明天启六年(1626年)增筑的。该窟造像造型精美,雕凿时代较早,延续时间较长。从石窟布局、雕凿技法、艺术风格等多方面看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对研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鲍山街道赵家庄东南。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陵园于1950年开始筹建,1954年破土动工,1955年正式落成。陵园坐南朝北,大门宽4米,门外东侧20米处有一宽约10米、高约2米的影壁,上写“死难烈士万岁”。影壁前有长方形高台和广场,为摆放花圈和举行悼念仪式的场所。大门至山顶有条宽约4.65米,长262米的大青石台阶通道。山顶矗立着一座高约12米的纪念塔,上书“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大字。塔的东侧面书写着“为国牺牲,永垂不朽”,西侧面书写着“为民而死,虽死犹荣”。陵园东侧是陵园管理所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街道王舍人庄村东北,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属王舍人街道。中华民国十五年(1926年)历城县政府由济南城内迁至王舍人街道。现地面建筑已基本无存,夯土筑围墙大部分留存,仅西围墙中段缺失;土围墙现高4米,顶部宽5米,基部宽约6米,夯土层25CM-30CM。每隔数米不等,建有石砌拱形门一个,围墙东西长230米,南北长460米,占地面积约79000平方米。旧址现为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使用。由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所管理。长途区号:0531。邮政编码:250132。
李之绍,元代平阴人。与其同里人王去非、王去执并称“平阴三贤”,故命名李之绍墓。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坏,改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沿用至今。李之绍墓位于玫瑰镇赵台村南,在双王墓之东,平阴胡庄天主教大教堂西北。李之绍,元代平阴人。与其同里人王去非、王去执并称“平阴三贤”。元代建成。跨越平阴县玫瑰镇,被列为县级保护级别,管理单位为玫瑰镇人民政府。
热门文章
侵华日军细菌部队原驻地
崇明寺
左而开元寺
周恩来总理视察泺口黄河铁桥纪念地
袁洪峪防空洞
小官庄汉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