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庙位于莱芜区羊里街道,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建有房屋一间,硬山顶,四梁八柱,砖墙,黑瓦,院内墙上有石碑,碑文有重修的原因及捐款人名单等内容。

位于历城区仲宫街道刘家庄村正东。属仲宫街道。建设时间不详。占地面积约41.5平方米。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前出檐,硬山顶,四架梁,吻兽、蹲兽已无,脊上新立“吉星高照”碑刻,柱础为鼓镜式。东西山墙存壁画,梁架上有彩绘。该建筑保存一般,是此次文物普查新发现,对研究当地宗教建筑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1997年12月,历城区人民政府〔1997〕58号文件登记保护。由刘家村委会所管理。长途区号:0531。邮政编码:250115。

位于济南市长清区文昌街道陈庄村南。始建年代不详。造像立于硕大的覆莲之上,整个身躯为一巨石凿成,仅两臂另雕,安置于身体两侧,现两臂不存,只露石卯。造像高5.8米,着通肩式衣衲,跣足立于莲花座上,施无畏印。其外罩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重修的佛殿,保存较好。殿平面呈方形,坐北朝南,通体石筑,通长6.8米,通宽6.9米。殿底下砌1米许,成为半地穴式建筑,殿身上下各叠涩出挑2层,顶部轮廓线呈抛物状,上置石刹,顶垂直高度较身长,使整个建筑结构简洁,造型古朴。殿内除主佛外,还遗有佛像三尊,皆残,饰有彩绘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四门塔风景区内神通寺遗址金与谷西侧、白虎山坡下。石质亭阁式塔,平面方形,高12.2米。三重须弥座,每层束腰部有龛,内雕伎乐人、托顶力士、狮、象等。塔身由4块石板筑成,每面各辟尖状火焰形券门,门外两侧和上部刻有金刚、罗汉、神兽、陀佛、菩萨、龙虎、伎乐人、飞天、莲花卷云等精美的高浮雕图案,气势飞动,华丽壮观。塔身中塔心室内有方形心柱,每面各雕刻一造像。塔顶为砖筑重檐,檐上置平座及塔刹。该塔尚无明确纪年,据建筑风格推断建于盛唐,因其塔身雕有龙虎而得龙虎塔之名。塔顶以砖砌筑之,其风格与灵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唐王街道韩西村中心小学内。始建于元,明、清均有重修。现存大殿坐北朝南,占地面积76.85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歇山顶,保存较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2007年使用单位对龙泉寺顶部进行过维修。2013年12月20日被济南市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历下区东南部,龙洞庄以南的白云山腰。洞内有三尊石佛像,高约4米,为东魏天平四年(537)所凿。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洞口王国叔造像记石刻,是东魏天平四年所刻。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仲宫街道锦绣川办事处北坡村西。属仲宫街道。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建设时间为始建于隋朝。存殿两座,圣母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建筑形式为歇山顶。真武殿面阔三间,进深1间,建筑形式为硬山顶。东西配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均为仿古建筑。1997年被历城区政府登记保护。明真观、柳泉观、林泉观并称“绣川三观”,对研究道教文化在该地区的发展有较高的价值。柳泉观西侧为自然村西峪村。南侧有一条东西向通西峪村的柏油路,路南有一座季节性河流截流后形成的水塘,水塘南侧有百姓依山而整建的梯田。主要建筑物是

位于龙洞街道龙洞村南。龙洞及东佛峪摩崖石刻造像,记有龙洞造像群1处、东佛峪摩崖造像群6龛,共100余尊。最早雕凿年代可追溯到北朝,其余大部分为隋唐时期作品。位于龙洞内的三尊主佛造像高达4米,系东魏天平四年所造;东佛峪般若寺悬崖披厦下有5尊隋代开皇七年造像,历经1400多年仍颜色艳丽、完美无损,且造像记清晰可辨,是济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隋代佛教造像。现为山东省级和济南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历城区柳埠街道柳东村东约500米处的玉带河北岸的二级台地上,北为金牛山,西为柳埠一中。上世纪九十年代文物普查时发现,当时该地为村砖厂的取土场,陶片、人体骨骼随处可见,断崖上有取土破坏的墓葬。此次普查在断崖上发现残墓2座,东西宽约8米,南北长约50米,分布面积约400平方米。柳东墓群于1997年历城区政府登记保护。本次普查发现该墓群位于一新发现的遗址内,该遗址面积约4.4万平方米,命名为柳东遗址,建议将柳东墓群并入柳东遗址内,作为一处文物保护。该墓群为本次文物普查复查单位,为研究该地区古代墓葬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柳埠街道柳东村东玉带河北岸的台地上,北为金牛山,西为柳埠一中。属柳埠街道。分布面积约44000平方米,该遗址东西长约220米,南北宽约200米。在遗址表面采集有龙山文化的器盖残片,商代的鬲足残片以及汉瓦残片。器盖残片为泥质黑陶,鬲足残片为夹砂褐陶,汉瓦残片为泥质灰陶。柳东遗址东西两沿为现代水泥公路,南与省道103线隔玉带河相望,西为柳东村,与柳埠一中紧靠。柳埠一中操场下压着柳东墓群大部。遗址内有一登记文物保护单位——柳东墓群。建议合并为一处文物单位保护。该遗址系本次文物普查新发现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柳埠街道南山村西北白虎山南麓,柳埠林场内。建于“文化大革命“初期,是宣传毛泽东思想及向毛主席、党表忠心的纪念性构筑物。为砖石混建结构,高7.9米,宽6.5米,中心部位绘有“毛主席去安源”巨幅画像,两侧书有毛泽东主席“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诗词。是一处保存较好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代表性构筑物,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与意义。2013年12月20日被济南市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济阳区曲堤街道刘台子村西。呈高台状,高于地表5米,南北约150米,东西约130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3-5米。先后三次发掘,共发现西周早期土坑竖穴墓4座,出土陶器、青铜器、玉器等2000余件,青铜器多有“王季作宝彝”等铭文。遗址下层还有龙山文化遗存,为济南市商周时期重要遗址之一。1992年6月12日被山东省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仲宫街道邱家办事处刘家庄村村东南。属仲宫街道。占地面积约270平方米。座北朝南,西阔三间,进深一间,硬山顶。2000年由村民集资对三官庙维修时,两山墙换为红砖,顶换为红瓦,庙两侧由吕祖庙,三开间,进深一间,硬山顶,门窗改建,砖、木、石结构,庙西侧有民国碑1通。由刘家村委会所管理。该庙为三官庙1997年被历城区人民政府济历城政发〔1997〕58号登记保护文物单位对研究当地宗教文化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长途区号:0531。邮政编码:250115。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唐王街道刘六务村南偏东。现存总面积6.7万平方米。所在行政区唐王街道。西至窑厂取土大坑东壁,北至选矿厂南,东至与章丘胡家村土地交界处,南至大坑南壁,呈不规则形,南北最长处400米,东西最宽处300米。遗址西部已遭窑厂取土破坏,断崖上可见文化堆积分布,采集到商代甗足、汉代盆、罐等陶器残片。从断崖上可见文化层向南延伸至章丘境内部分遗存较丰富,而向东延伸部分文化堆积较少。1997年12月,历城区人民政府济历城政发〔1997〕58号文对该遗址登记保护,为本次文物普查复查单位,具有一定的历

位于商河县尹巷镇刘家村西北角刘圆园民宅北。明、清及民国时期《商河县志》都有记载,是商河古代“八景”之一,被称为“双塚埋云”,在商河县颇具影响。经调查和查阅有关史料,该墓原占地面积约22500平方米,有高大的封土,高约30米,封土上杂树茂密、蒿草葱茏,时有野生动物出没。20世纪70年代初,当地村民取封土造田将封土堆破坏,发现距地表1.5米处有一大型穹隆顶古墓,墓门为券型,墓砖上刻有几何纹饰。由于该墓在当地影响极大且村民封建迷信思想较重,随即被掩埋保存至今。该墓地下部分保存完整,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和历

因历史传说人物命名。刘公一刘姓风鉴先生,故命名刘公募。刘公墓位于大寨山东怀悬崖下,在大寨山林场东,东平湖东北,系一刘姓风鉴先生之墓。他生前卜墓地于此。该墓南临白衣祠,上为50米高的巨岩,下为悬崖。顺山势砌有陡石蹬32级,由石蹬而上,便可见一平地,内有刘公一家之墓。跨越平阴县洪范池镇,被列为省级保护级别,管理单位为洪范镇人民政府。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荷花路街道刘姑店村西南部约1千米,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始建于清康熙癸亥年(1683)。主要建筑大殿。坐北向南,现存大殿一座,砖石瓦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东西长10米,南北宽5.1米。殿顶脊缺失,顶覆小瓦,部分改为现代大瓦,瓦垄间生杂草。墙体下部砖块风化严重,门窗改建。梁架完好,殿内墙壁残存壁画。殿前存清康熙癸亥年(1683)《创建九圣堂无生阁碑》2通,民国重修碑2通。村民曹连昌承包该处作为木器加工厂使用。由历城区人民政府登记保护。刘姑店村九圣堂为本次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为

家林清真寺是济南市的清真古寺之一,《济南伊斯兰教史》称始建于明。百余年前,自清真寺创建以来一直沿用至今,从未改变。刘家林清真寺位于济南市市中区党家街道办事处刘家林村,刘家林清真寺是济南市的清真古寺之一。在《济南伊斯兰教史》中记载刘家林清真寺始建于明。整体建筑为典型的新型阿拉伯式建筑。寺中有大殿,穹顶,殿堂等。总面积为2900多平方米,整体建筑为典型的新型阿拉伯式建筑,主体建筑礼拜殿为新型阿拉伯式建筑,南北配有讲堂、沐浴室等,管理单位是市中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局,保护级别为区级。

19 20 21 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