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济南市历城区郭店街道山头村中部,属郭店街道。建筑占地面积36平方米。是清代晚期段氏家族居所(现归段维明所有),房屋坐西向东,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砖木石瓦结构,硬山顶。内部两层,中间木制地板,房屋南北长7.6米,东西宽4.74米。硬山顶屋房脊上伏小灰瓦,石头房基,其主体用灰砖砌成,一层东墙有一门,门前台阶向北,用青石铺设,门两侧各有1个小窗,二层东墙有3个窗户,南北山墙各有1个雕花窗户。该民居系本次普查新发现,是研究清末传统民居建筑的实物。该遗址由历城区人民政府登记保护。由郭店街道山头村村委会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郭店街道山头村西南虞山脚下,东西古河道中间,为山前河旁台地,属郭店街道。占地面积约10800平方米。东至南北向古河道的西岸,南至虞山北坡,西至南北向古河道东岸,北至断崖。东西约90米,南北约120米,采集标本有汉代陶磨(残)、罐口沿、盆底等。现由历城区人民政府登记保护。该遗址为本次普查新发现,为研究汉代聚落的分布具有一定的价值。由郭店街道山头村村委会所管理。长途区号:0531。邮政编码:250109。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仲宫街道上坡村西。属仲宫街道。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存山门、东屋、大殿。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硬山顶,顶换为现代红瓦,砖木石结构。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前出檐,檐柱础为鼓镜式,硬山顶,门窗改建,顶换为现代红瓦。东屋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硬山顶,墙上镶嵌“民国二十五年建东屋三间”碑,顶换为现代灰瓦。保存较好。上坡村关帝庙为本次文物普查新发现,对研究该地区宗教沿革及建筑艺术有一定价值。1997年12月,历城区人民政府〔1997〕58号文件登记保护。由李承友所管理。长途区号:

位于省府前街(原布政司大街)97号,是一处清代的会馆建筑群,由山西、陕西籍商人、官宦等集资修建,为济南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会馆。 该馆初建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光绪二年(1876)扩建,扩建后的建筑面积达1100多平方米,有房屋80多间。建筑包括大门、影壁、重檐牌楼、正厅、厢楼、正殿、戏台等。1966年,因建设济南第四十中学宿舍,大部分被拆除。2007年7月,因商业开发,原藏于大门前平房中的“山”字形影壁亦被拆除,目前仅剩一些大型青石基座、柱础以及部分青砖地面,但保持着原有平面格局。除建

以所在行政区山东省,得名山东神学院。简称神学院。山东省基督教两会创办的基督教神学本科学校。1987年5月,山东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山东省基督教协会筹办山东神学院,是山东基督教神学教育和教会牧长培养的基地。2011年12月,山东神学院经国家宗教局批准设立并升为高等神学院。截止到2010年,已为山东各地教会培养输送了1000多名教牧人员。山东神学院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美里湖开发区粟山路356号。是山东省基督教两会创办的一所基督教神学本科院校,也是山东省基督教培养教职人员的培训基地。内附一所

位于院前街1号珍珠泉大院内,清巡抚大堂北面。 顺治元年(1644),朝廷在济南设立山东巡抚部院署。最初,院署设立在济南府城西南隅。康熙初年,院署被大火烧毁。康熙五年(1666),山东巡抚周有德招募饥民数千人,用以工代赈的方法,在明德王府旧址重修巡抚院署。辛亥革命后,初为督军和督办公署,后又改为山东省政府所在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逼近济南,同年12月,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弃城南逃,将大院内建筑物焚毁,仅大堂幸免,后殿、厢房等建筑付之一炬。 2005年珍珠泉宾馆整修院落时,

山东第一乡村党支部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段店北路办事处闫千户片区内,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是山东第一乡村党支部的发源地。1926年,由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宋伯行在济南西郊闫千户庄建立,并由他担任支部书记。当时,中共山东省委的负责人和中共津浦铁路济南大厂支部的同志经常在闫千户的大槐树下开会,研究革命工作。遗址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珍贵记忆,是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留给子孙后代的珍贵遗产。它不仅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最直观、最生动、最形象的教材。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做好

位于济南市槐荫区纬六路27号。为一座建于20世纪20年代左右的带有南欧巴洛克风格的金融建筑,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主体两层,局部三层(抬高的阁楼层),立面色彩以灰色调为主,保存较好。平面呈“凹”字形,在凹进去的中间部分又突出去一个单层的门廊,门廊两侧的一层是连续的半圆券柱廊;二层为扁平拱形窗口,窗上以有着复杂线脚的檐口女儿墙作为东立面顶部的结束;屋顶为有弧线形老虎窗的红瓦坡屋面。东侧为主入口,设计、装饰华丽,顶部有一个颇有南部欧洲建筑风韵的城堡式八角形塔楼,由八根短而粗的白圆柱顶着一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5号山东大学老校区内。由1、2、14、16、18、19号楼六座建筑组成,1号、2号楼位于老校区院内东部,原为洪家楼天主教堂附属建筑,现为山东大学教学楼,均始建于1936年;1号楼占地面积约972平方米,2号楼占地面积927平方米,有阁楼及地下室,墙外均嵌有“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建”石碑。14、16、18、19号楼位于山大老校区南门东侧,分别建于1951年至1955年之间。14号楼为砖砌三层,呈长方形,四面坡顶覆红瓦,东西山墙开门。16号楼为三层砖砌楼中间开门,四面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街道沙河五村中。建于1966年,是沙河村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开展毛泽东思想宣传,对村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坐北朝南,高约5.80米,东西长8.40米,南北宽0.6米,占地面积5.1平方米,砖石结构,上书有毛泽东主席诗词,南面绘有毛泽东主席坐像。现影壁南面已被辟为健身小广场,成为当地群众文化休闲场所。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20世纪文化遗产,对研究“文化大革命”时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2013年12月20日被济南市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省府前街1号,现为山东省政府所在地。 明洪武九年(1376),朱元璋宣布废除行中书省制,改设承宣布政使司,负责一级行政区的民事及部分刑事事务。全国共设14个布政司,山东布政司为其中之一。洪武十年(1377)布政使司由青州移治济南府。自此以后,济南就变为山东省城。 山东省布政使司旧址遗有五开间硬山式大门、太湖石、清朝贡院旧址、清代影壁墙各一处,石砌泉池两个。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街道沙二村西头路北,门牌号263,坐南朝北,现存一进院,占地面积270平方米,共3栋11间,均为硬山顶,砖石木瓦结构。房顶换为现代瓦,东西配房门窗已改变原样,东配房北山墙已换为红砖墙。南屋外墙为石墙,墙上有4个铁制栓马环,并开一门。主体结构保持原貌,梁架和基础较好。该民居为本次文物普查新发现,为研究历城区传统民居建筑提供了新资料。该民居由历城区人民政府登记保护。由沙河二村村委会所管理。长途区号:0531。邮政编码:250132。

位于莱芜区苗山镇响水湾村的北部。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从北面看三元宫,就像古式城堡,巨石垒砌,高高耸起,十分坚固。三元宫大门朝南,共有两道,一座高3米、宽2米的桥洞将道观跨涧与路相连,高出地面有9级台阶,把大门衬托得更加威严。大门两侧的大石条上各有石臼若干,据说是旗杆臼,从中可以看出当年道观香火的旺盛。登上二门8个台阶,就是三元宫的院落。邮政编码271100。

位于历城区王舍人街道沙河二村与沙河三村之间的一条河上,是两村交往的重要通道。属王舍人街道。占地面积44.1平方米。该桥为大块石头砌筑,平面成长方形。桥长9米,宽4.9米。立面有一个弧形的桥涵,桥洞上方有浮雕的兽头。县志记载:明崇祯《历城县志》“沙河路沙河镇:沙河店”,清乾隆《历城县志》“东北乡闵孝三:沙河庄”,民国《续修历城县志》有“张马乡闵孝三:西沙河”的记载。该桥为本次文物普查新发现,对研究古代古桥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该古桥由历城区人民政府登记保护。由沙河二村村委会所管理。长途区号:05

三清殿位于莱芜区羊里街道城子县村,其院南北长27米,宽14米,三清殿建在院北部,三间,东西长10.5米,南北宽8.9米,高7米,硬山顶,四梁八柱,红墙,绿琉璃瓦,庙内供奉三清元老,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荷花路街道朱家桥村北。建立于1821年,民国十三年重修。坐北朝南,存前殿一座,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占地面积约53平方米,硬山勾连搭式。前出檐,檐柱础为鼓镜式。勾连搭处东西两侧隔开一券形门。脊已无,门窗改建。后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前出檐,硬山顶,顶换为现代红瓦,脊已无,门窗改建,占地面积约47平方米。殿前有三步台阶进出后殿,顶檩处写有“民国三十年乾月重修”字样。1997年12月,历城区人民政府〔1997〕58号文件登记保护。此建筑为本次文物普查新发现,对研究道教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唐冶街道章灵三村北。建筑占地面积20.6平方米。创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清康熙、同治年间均有重修,阁为石券门,券高4.79米,阁门洞长约5.80米。阁顶有“三义阁”,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前出檐,硬山顶,顶部维修,柱础为鼓镜式,门窗已改建。阁东侧有一石板路,长约10米。1997年12月,历城区人民政府济历城政发〔1997〕58号文件登记保护,为本次文物普查复查单位,对研究宗教建筑及古代军事安保设施具有一定价值。由章灵三村村委会所管理。长途区号:0531。邮政编码;250109。

三元宫由三元殿和两侧楼阁式配殿组成,三元宫的垂花大门华丽而壮观。三元殿又名三官殿,内祀三官(天、地、水,即尧、舜、禹)大帝。每逢三元节(三官的诞生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日),人们沐浴斋素到三元殿忏悔,祈福免灾。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