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因形如耳,故名。白语称“耳稿”,“耳”是下,“稿”是河或海,意即下边的海子。古称叶榆泽,因多榆树,得名。又名“昆弥川”、“西洱河”、“西二河”。《读史方舆纪要》西洱河条:“西洱河,亦名洱水,以形如抱珥也,一云,如月生五日。亦日洱海,亦日西洱海,牡传谓之昆弥川。”《云南图经志》卷五:“西洱海,一名西洱河,即古之叶榆泽也。在府治之前,其源自丽江过剑川、邓川而来,合十八溪之泉而潴于此,首尾一百里,周围三百里……西出天生桥,与漾濞江合流入澜沧江。“

“乌尼雅图音淖尔”,系蒙古语,“乌尼雅”意为“母牛”,“图”意为“有”,“淖尔”意为“湖”。

“扇子”摇动生风的工具,这里指像扇子一样的形状;“湖”指陆地上聚集的大片水域。

红海子村成村后,村民称南面的海子为大红海子,故得名。

乌兰淖尔,系蒙古语,“乌兰”意为“红色”,“淖尔”意为“湖”,合意为“红色的湖”,故得名。

“错青”意为“大湖”。

含义待考。

破罡,指破罡山。

因位于排行汊,故名。

“庙”指寺庙,“湖”指湖泊。

“柴达木音淖尔”系蒙古语,“柴达木”意为“盐碱地”,“淖尔”意为“湖”。

连:本义为连接,意为多湖连接而成之湖。

“阿拉特图”系蒙古语,意为“有金色”,引申为“金色”。

藏语意为,“湖泊自然形成,且形状不规则”。

村前有一湖,村民房子基本都是座北朝南,湖的方位,既是门口,故名门口湖。

因洋边有座姚华桥,故名。

由藏语译意而来。具体含义不详。

因其挡水围堰相对其他湖泊较高,故而得名高堰。

616 617 618 619 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