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县

名称

泸定县

拼音

Lúdìng Xiàn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四川省

所在城市

甘孜藏族自治州

所在区县

泸定县

名称含义

清康熙四十年(1701),撤杂道、岩州入冷边长官司。四十五年建成铁索桥,康熙帝玄烨题名“泸定桥”,取泸水平定之意。

名称起源

因泸定桥而得名。

名称历史

泸定县在古代属梁州西部,周、秦、汉时代,称“笮国”。两汉、两晋、南北朝为牦牛县。隋代在嘉良范围内。唐代设置嘉良县(今嘉庆河坝)、大渡县,大足元年改属黎州,唐统一废县后,境内曾设置羁縻州,属雅州的有东嘉良州(今冷碛地方)、西嘉良州(今嘉庆河坝)、当马州(今岔道)、罗岩州(今岚安乡),属黎州的有河东州(今冷碛镇)、大渡州(今沈村)、叶(野)川州(今湾东、磨西以下地区),并一直保持到宋代。元朝时在烹坝境内设长河西营军万户府,河东地区隶天全六番招讨司,河西地区则隶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明代复置三土司:沈边长官司,辖佛耳岩以下河东地区的新兴、磨西、德威等地,以扯索坝观音岩为界;冷边长官司,辖佛耳岩以上至岚安河东地区;长河西千户所辖河西自扯索坝观音岩至今康定大藏桥。清初沈边隶清溪县(今汉源县),冷边属天全州(今天全县)。长河西千户所为青海和硕特部打箭炉营官兼并,康熙四十五年(1706),建成泸定桥,设巡检司管理铁索桥、烹坝和沈村两驿站。康熙在为桥赐名时误把大渡河为“泸水”,意为泸河一带已安定,故赐名为“泸定桥”。1912年,建县,沈边土司和化林营汛防地改为化林县,冷边土司和咱里土司以桥名定县名,改为泸定县。1913年,改化林为县佐,属泸定县,泸定成为单一的县治。1950年3月22日,泸定解放,11月,西康省藏族自治区政府成立,划泸定为其属。1955年10月,撤销西康省建制,藏族自治州区划归四川省。1956年1月,泸定县划为雅安专区。同年10月,又转划属甘孜藏族自治州。2019年12月23日,撤销加郡乡、德威乡,设立德威镇;撤销田坝乡,划泸桥镇所属;撤销杵坭乡,划属冷碛镇。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