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宣恩县
拼音
Xuān'ēn Xiàn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湖北省
所在城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所在区县
宣恩县
名称含义
因乾隆元年(1736),改土归流设县而命名。含“传布恩德”之意。
名称起源
清乾隆元年(1736),在施南宣抚司治所设县,命名宣恩县。
名称历史
古为廪郡国,州属夔子国,春秋为巴子国,战国属巫郡地,秦汉为黔中郡,汉归南郡,三国属荆州建平郡,西晋及隋属清江郡,唐属黔中郡,五代时属羁縻感化州,宋为顺州、保顺州、商州,元隶施州。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设东乡五路安抚司、高罗安抚司、木册安抚司。明洪武五年(1372),设忠建长官司。明永乐二年(1404),施南宣抚司治所由夹壁龙孔坝(今利川市毛坝镇龙孔坝)迁入县内椒园镇水田坝,因户口减少降为施南长官司,隶大田军民千户所,明永乐四年(1406)复升为施南宣抚司。同时将沿边溪峒宣抚司改设忠峒安抚司,隶施州卫。施南宣抚司治所在明末迁入明珠山北麓(今珠山镇)。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归流,废除施南等六土司。清乾隆元年(1736),在施南宣抚司治所设县,命名宣恩县,隶湖北布政使司施南府。1912年,废府存县,宣恩县直隶湖北省。1915年,改属荆南道。1925年,改属施鹤道。1927年,废道复隶于省。1928年,改属鄂西行政区。1932年,属湖北省第十行政督察区。1936年,改属湖北第七行政督察区,直至1949年11月10日宣恩解放。1949年11月11日,成立宣恩县人民政府,隶属恩施专区。1950年1月,全县划为城关区、狮长区、沙道区、晓关区、高罗区共五个区。1950年4月、10月经恩施行政专署批准,将恩施县三岔区辖的凉风、白果、芷药以及向家和大河坝各一部分划归宣恩管辖,又将恩施县双河(济安)区辖的粟谷塆、挖断山、头棚、长坪和鹤峰县中营区辖的川东划归宣恩县椿木营管辖。1970年,属恩施地区。1983年,属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1993年,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至今。1995年5月1日,州委、州政府决定将宣恩县李家河区、沙道区、沙坪区、高罗区及雪落寨乡交来凤县代管。1996年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区建乡。1998年2月,州委、州政府决定,沙道沟、李家河、高罗、沙坪4个乡镇(雪落寨乡在来凤县代管期间并入沙道沟镇)取消来凤县代管,交回宣恩县管辖。
热门文章
蒲县
柏村镇
龙孔镇
百尺竿镇
瑞金路街道
坨南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