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大坝苗族乡
拼音
Dàbà Miáozú Xiāng
类别
乡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四川省
所在城市
宜宾市
所在区县
兴文县
名称含义
因境内于明代崇祯二年(1629)建有大坝营,建石城,始得名大坝。后2006年兴文县行政区划调整,大坝镇与沙坝苗族乡合并设立“大坝苗族乡”得名。
名称起源
以昔时军事机构得名。
名称历史
大坝苗族乡历史悠久,辖区内历史上建置甚多。唐高宗仪凤二年(677)设置晏州,所领7县中罗阳县在其境内。北宋熙宁八年(1075)随晏州隶梓州路泸州淯井监。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置大坝都掌蛮安抚司。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改大坝都掌蛮安抚司为大坝军民府。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升大坝军民府为戎州,辖水都四乡、山都六乡。明洪武四年(1371)始废入戎县。成化四年(1468)明朝讨平大坝都掌人(僰人)后,改大坝为太平川。崇祯五年(1632)设大坝营,建石城1座。同治二年(1863)直隶叙永厅按东南西北分为16屯,太平里(即大坝)和金鹅池组成西二屯。光绪三十四年(1908)叙永直隶厅改为永宁直隶州,大坝仍隶之。宣统二年(1910)划分自治区,改西二屯为大坝镇。民国二年(1913)永宁直隶州改为叙永县。民国四年(1915)叙永县划为东南西北中16区,大坝设区团总,下属大坝、定远、四龙3个分团总。民国十八年(1929)叙永县改为8区,大坝为第四区。民国二十二年(1933)又改区为大坝镇,改团为乡大坝镇辖古晏乡、勇播乡、平寨乡、绿岩乡、金鹅乡。民国二十四年(1935)实行联保制,大坝镇撤镇改编为大坝联保(不含金鹅乡)。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4月,叙永县区划调整,清水、定远、大坝、金鹅4乡组成第七区,区公所驻大坝乡。1951年大坝区整体划归古宋县,1953年,大坝乡改设大坝镇。1958年,大坝镇和定远、清平两乡合并成立大坝公社。1960年3月,大坝公社随古宋县并入叙永县。1961年春,从公社划地新建四龙、新坝两公社,恢复大坝镇。4月,古宋区(原古宋县改)分为古宋、共乐、大坝3个区,大坝区辖大坝、新坝、四龙、义合4个公社和大坝镇,同年从义合公社划出团结公社。1980年又从大坝公社划出沙坝公社增为6个公社和1个镇。1983年10月县级行政区划调整时,大坝镇、大坝公社、四龙公社、沙坝公社随大坝区从叙永县划归兴文县。1984年改公社为乡,沙坝公社改为苗族乡。1992年9月撤区并乡建镇,以大坝镇为基础,划入大坝乡、四龙乡组建大坝镇(名不变),2006年6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2006年6月5日,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将原大坝镇所属的新生、爱国、仁合、凉水井、关田坝、红旗、建国、黄草坪、石枧槽、六合、石家沟、四新、柏坳林、芭茅湾14个村的行政区域并入沙坝苗族乡,沙坝苗族乡更名为大坝苗族乡,属兴文县辖。现下辖晏州社区一个城镇社区,建国村、红旗村、古佛台村、朝阳村、柏坳林村、小寨村、平寨村、芭茅湾村、龙塘村、沙坝村、四龙村11个行政村,地名沿用至今。
热门文章
大营子镇
六户镇
穿山街道
周旺镇
安图县
大坝苗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