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尔右翼后旗

名称

察哈尔右翼后旗

拼音

Qahar Yòuyì Hòuqí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内蒙古自治区

所在城市

乌兰察布市

所在区县

察哈尔右翼后旗

名称含义

察哈尔右翼后旗系蒙汉结合语。“察哈尔”译汉语,是“贴身”或“身边”的意思,另说,察哈尔系蒙古语“扎黑日格”的谐音,意为“号令”。因察哈尔部是成吉思汗蒙古林丹汗所管辖,故得名。

名称起源

1954年,由上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以察哈尔部命名。

名称历史

康熙十四年(1675),察哈尔八旗被清王朝从辽宁义州迁移在宣化、大同边外,隶属清廷理藩院典属司,并派1名都统驻张家口管理八旗事务。乾隆二十六年(1761),清廷在张家口设都统衙门。察哈尔八旗隶属于张家口都统衙门管辖。1912年,沿袭清朝制设察哈尔都统,察哈尔八旗仍属都统管辖。1914年6月,设置察哈尔特别行政区,废除察哈尔八旗都统衙门。察哈尔八旗,商都牧场以及丰镇、凉城、兴和、陶林等县均属察哈尔特别行政区管辖。1928年9月,国民党南京政府决定将察哈尔、热河、绥远特别行政区改为行省,并将属于察哈尔行政区管辖的丰镇、凉城、兴和、陶林、集宁五县划归绥远省。察哈尔八旗仍然属察哈尔省管辖。1936年,察哈尔右翼为正黄、正红、镶红、镶兰四旗划归绥远省绥境蒙政会管辖。(这是按照国民政府发文日期说的,实际上,1933年开始,察哈尔右翼地区已经属绥远省管辖)。1937年10月,察哈尔右翼四旗归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巴彦特拉盟管辖。1938年至1945年抗战胜利,察哈尔右翼四旗北部、南部、西部相继成立抗日根据地,属八路军大青山支队。解放战争时期,察哈尔右翼四旗隶属绥蒙政府管辖。1949年3月15日,绥蒙政府在集宁成立绥东四旗办事处,察哈尔右翼四旗隶属绥东四旗办事处。1950年1月26日,绥远省人民政府决定:撤销绥东四旗办事处,设立中心旗。并规定中心旗按丙等县编制,其他三旗(正黄、镶红、镶蓝旗)按甲类区编制,属省人民政府直接领导;同年,镶红、镶蓝两旗合并为镶红镶蓝联合旗。察哈尔右翼后旗,1954年3月17日,察哈尔右翼后旗正式建制,以原中心旗第一区(当郎忽洞区)及正黄旗第一区(乌兰哈达区,也称红山区)及陶林县所属的红格尔图、土牧尔台二个区,集宁县第七区(袁家房区)为基础,并划入原中心旗第三区的大房子乡,集宁县的第三区的高家地和刘五村2个乡,共5个区组成。并命名察哈尔右翼后旗,成立察哈尔右翼后旗人民政府。隶属平地泉行政区人民政府。1955年9月15日,旗人民委员会从新平地泉(今集宁)迁至土牧尔台镇。1957年11月,集宁县建制被撤销,将所属的大西沟、大六号、贲红、高茂、曹不罕、高玉梁、黄羊城等7个乡划归察哈尔右翼后旗。1958年4月2日,平地泉行政区建制撤销,察哈尔右翼前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改属乌兰察布盟管辖。1971年3月,察哈尔右翼后旗革命委员会驻地从土牧尔台镇迁到白音察干镇。1981年6月20日,察哈尔右翼后旗革命委员会改为察哈尔右翼后旗人民政府。各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土牧尔台、白音察干镇改为镇人民政府。2003年12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乌兰察布盟,设立地级市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隶属乌兰察布市管辖。2006年,苏木乡镇机构改革,由原14个苏木乡镇合并为2苏木、1乡、4镇。截至2018年底,共有2苏木、1乡、5镇。

察哈尔右翼后旗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