郾城区

名称

郾城区

拼音

Yǎnchéng Qū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河南省

所在城市

漯河市

所在区县

郾城区

名称含义

郾,古国名。因远古四圣之一的皋陶姓偃(偃通郾)而得名。甲骨文作“妟”,有安逸幸福之意。西周加“匸”作“匽”。东周加邑作“郾”。亦写作“偃”。《说文》解:“匽,匿也。从匸妟聲”。召公因周公专权引起“三监之乱”反思将其封国名“妟”加“匸”为“匽”,示隐匿之意,也示其后要藏起锋芒,低调做人,免招祸乱。

名称起源

1934年《郾城县记》引《路史》云:夏初大禹封皋陶于匽(亦作偃,同郾)地(今漯河市郾城区李集镇大朱村)。西周初为郾子国,春秋战国置郾邑,秦置郾县,简称郾。隋开皇五年(585)“郾”后加“城”置郾城县。2004年为郾城区。

名称历史

西周属匽(同郾)国,后姬姓胡国。春秋时境内大部属楚国。战国设郾邑,先后属楚国、魏国、秦国。秦置郾县,属颍川郡。汉因之。晋属颍川郡。隋开皇五年(585),置郾城县,属河南道豫州,先后归蔡州、溵州。唐开元十一年(723),县治由溵水南(今源汇区阴阳赵镇古城村)迁移至溵水北(今沙河北,郾城区龙塔街道黄河西路)。贞元二年(786),属蔡州。元和十二年(817),于郾城置溵州。长庆元年(821),属许州。五代、宋、元、明、清均置郾城县,属许州。1913年,属豫东道。1914年,属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32年,属第五行政督察区。1948年,境内分属豫西五专区的沙北县、豫皖苏五专区的西临郾县和郾商西县,同年底沙北县、西临郾县、郾商西县撤销,复置郾城县。1949年,郾城县、漯河市分设,属许昌专区。1960年,郾城县并入漯河市。次年分置,属许昌专区。1969年,属许昌地区。1986年,属地级漯河市。2004年,撤销郾城县,分设郾城区、召陵区。

郾城区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