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辽宁省
拼音
Liáoníng Shěng
类别
省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辽宁省
名称含义
辽宁,辽河流域永久安宁之意。
名称起源
1929年,奉天省改称辽宁省。以美好意愿得名。
名称历史
战国时期,燕国开拓辽河流域,于辽河以东置辽东郡,辽河以西置辽西郡,即以“辽”字作为政区名,为后代沿用;并出现了襄平(今辽阳)这样初具规模的古老城邑。秦统一中国,因袭辽东、辽西郡。西汉时起设置幽州刺史部直至三国,辽宁地区均属幽州。西汉属辽东、辽西、右北平、玄菟四郡。东汉时属辽东、辽西、玄菟郡,并增设辽东属国分领县邑。三国(魏)改辽东属国为昌黎郡,玄菟、辽东郡仍旧。西晋析幽州在辽宁境置平州,分领郡县不变。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燕、前秦、后燕先后占领辽东,均置平州统领郡县。北燕建都龙城(今朝阳),这时高句丽割据辽河以东。北魏改平州为营州,统领昌黎、建德诸郡。隋时在辽河以西置柳城、辽东、燕郡。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平定高丽后,置安东都护府,辖新城、辽城、建安州诸都督府;西部置营州,均属河北道。辽代属东京、中京道。金代属东京、北京、咸平路。辽、金时辽阳府均为“五京”之一的东京。元置辽阳等处行中书省,辖辽阳、沈阳、广宁府、大宁路和咸平府。明代属辽东都指挥使司,辖二十五卫。后金天命十年(1625),自东京辽阳迁都沈阳。天聪八年(1634),尊为盛京。清顺治元年(1644),定都北京,以盛京为陪都。康熙元年(1662),设镇守辽东等处将军,驻盛京城。四年(1666),改为镇守奉天等处将军,因辽河流域是清朝的发祥地,取“奉天承运”之意。乾隆十二年(1747),改为镇守盛京等处将军,辖奉天、锦州二府和所属州、厅、县。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镇守盛京等处将军为东三省总督,并增设奉天巡抚,至此奉天正式建省。1912年,废府、州、厅。1914年,分属辽沈、东边、洮昌三道。1929年,奉天省改称辽宁省,省名由此肇始。省会奉天改称沈阳。1934年,分隶奉天、安东、锦州、热河、四平、兴安西、兴安南7省。1945年,分设辽宁省、安东省、辽北省、热河省、辽西区行政公署、辽南区行政公署和旅大金联合办事处。1946年,辽宁省政府改驻通化市,原辖3行政督察署划归安东省。辽西区行政公署及其所辖市县划归辽北省,均隶东北行政委员会。1947年,辽宁省政府驻地迁梅河口。旅大金联合办事处改关东公署。1948年,辽南行政公署并入辽宁省,省政府改驻瓦房店市。辽北省政府改驻郑家屯。1949年,由原辽宁省所辖营口市、辽阳市和8县,原安东省所辖安东市、通化市、通化专署15县,原辽北省所辖西安市和5县组成辽东省。由原辽北省所辖锦州市、四平市、阜新市、山海关市和18县,原辽宁省所属台安、盘山、辽中3县组成辽西省。关东公署改称旅大行政公署,与沈阳市、抚顺市、鞍山市、本溪市均隶东北行政委员会。1950年,旅大行政公署改旅大市。1953年,山海关市划归河北省。1954年,撤销东北行政委员会,辽东、辽西两省合为辽宁省。原辽东省所辖通化市、辽源市、通化专署11县,原辽西省所辖四平市、梨树县、双辽县划归吉林省。原沈阳、旅大、鞍山、抚顺、本溪5直辖市改为省辖市,以沈阳为省会。1956年,原热河省辖朝阳、建平、建昌、凌源、北票5县和喀喇沁左旗划归辽宁省。分设锦州、辽阳、安东、铁岭4专区。1958年,改设阜新、喀喇沁左翼2蒙古族自治县。1959年,撤销锦州、辽阳、安东、铁岭4专区,实行市领导县体制,奠定现行行政区划基础。1969年,内蒙古自治区所属昭乌达盟及下辖赤峰市、3县、7旗划归辽宁省。1979年,又将昭乌达盟及所辖赤峰市、3县、7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热门文章
孤山子镇
砣矶镇
洞靖镇
辽宁省
独石口镇
红星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