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集区

名称

杜集区

拼音

Dùjí Qū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安徽省

所在城市

淮北市

所在区县

杜集区

名称含义

因杜姓集居,原为乡镇集市,故名杜集。

名称起源

1980年,成立杜集区。

名称历史

春秋时期属萧。西汉属沛郡。三国属魏地谯郡。东晋属沛郡,郡治由相县徙萧。北齐天保七年(536),改萧为承高县,属徐州彭城郡。唐代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属河南道徐州。宋代实行路、府(州、军、监)、县三级制,属京东西路徐州武宁军节度。元至元二年(1265),撤销萧县建置,并入徐州。区境属徐州。明洪武四年(1371),属中都临濠府。清雍正十一年(1733),属江苏徐州府。民国初年江苏置五道,区境属徐海道。1932年,属铜山行政督察区。1944年10月,南部属安徽省萧县朔里区,北部属萧县龙城区。1948年11月,属豫皖苏第三专署之萧县。1953年2月,属江苏省徐州专区萧县。1955年4月,属安徽省宿县专区萧县管辖。1958年9月,分属萧县红光、先锋、红星、虚实、新民、三星6个人民公社。1959年,分属萧县朔里、永堌、杜集、龙城4个人民公社。1961年6月,濉溪市郊区成立,南部属濉溪市、北部属萧县。1980年,成立杜集区,沿用至今。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