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一四三团
拼音
143 Tuán
类别
乡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所在区县
第八师石河子市
名称含义
依据兵团团场统编番号得名。团部驻地花园,因1958年朱德副主席夸此地是塞外江南,天府之国,像座大花园,故得名为花园。1987年地名普查命名。
名称起源
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编番号。
名称历史
1949年9月25日前为原国民党整编七十八师。9月25日在玛纳斯县起义,12月19日其二二七旅六七九团与二二七旅通讯连、特务连、骑兵团的机枪连,整编四十二师六十五旅一四九团的两个步兵连、一七八旅和一个骑兵连,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兵团九军二十六师七十七团,团部驻玛纳斯县。1950年奉命在玛纳斯河以西沙湾县乌兰乌苏屯垦生产。1953年奉军委命令,二十六师更名为农业建设第八师,七十七团更名为二十三团。1954年12月5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八师二十三团农场,1958年,朱德副主席到农场视察时,把这里赞誉为花园农场,1969年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统一农场序号,改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八师一四三团。1975年撤销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一四三团农场隶属石河子地区管理。1979年石河子地区撤销,一四三团隶属石河子农工商联合企业管理。1982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制恢复,农八师党政机构与企市合一,一四三团复归农八师管理。1983年11月12日经农八师批准,一四三团地名命名更名生效。1984年9月,场内105户归侨、侨眷、侨属联谊会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申请更名为“新疆华侨农场”,以迎纳归侨落户,共建边疆。9月5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1985年3月11日正式举行了“新疆华侨农场”命名大会,但仍列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序列,保持一四三团番号。一五一团:1951年6月,新疆军区直属合作社绥来分社在紫泥泉供销点的基础上,组建南山畜牧场,1953年春,南山畜牧场和建于1951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兵团九军牛圈子种马场合并后,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兵团机耕农场管理,称机耕农场南山畜牧区,10月,地名为紫泥泉种羊场,1954年春,二十二团兵团工一师大牛牧场并入,1955年,紫泥泉种羊场晋升营级建制,1956年,紫泥泉种羊场划归农八师,1957年,紫泥泉种羊场晋升团级建制,1961年,紫泥泉种羊场与二十三团合并,保留团级建制,次年3月又分开,1966年,紫泥泉种羊场与南山煤矿合并,成立南山总场,更名南山总场紫泥泉种羊场,将为营级建制,1968年与南山煤矿分开,恢复原建制,1969年兵团统编番号,改名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八师一五一团,对外称紫泥泉种羊场,1975年,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建制撤销,一五一团隶属石河子地区,1979年,石河子地区撤销,一五一团隶属石河子农工商联合企业,1982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制恢复,一五一团复归农八师,2006年,一五一团并入八师一四三中心团。石南农场:1960年4月,工一师四团在沙湾县乌兰乌苏乡下三宫阿苇滩成立农牧场,为营级建制,1965年3月,工四团砖瓦厂并入农牧场,1970年改名为农一场,1971年,四团与农八师建安公司材料厂合并,改为农八师水工团农一场,1973年,兵团体制改革,把原工四团收回归自治区建工局,改为自治区建筑安装总公司工建团农一场,石南农场仍为农一连、农二连、老二连,1974年3月,工建集团将石南农场3个农业连队合并为1个农业连队,取名农一连,1974年11月,工四团与农八师水工团分家,石南农场又归工一师管理,农一连改为副业连,1977年4月,石南农场更名为五营,副业连更名为农一连,1979年更名为建工局第六建筑安装公司材料厂副业连,1983年,副业连隶属工六团管理科,1996年3月,更名为石南农场,2003年2月,工一师将石南农场更名为二0二团,5月独立办公,脱离六建,2004年3月,二0二团隶属农八师。2006年按兵团精神成立中心团,石南农场、一五一团、一四三团合并,成立第八师一四三中心团,中心团场辖华侨农场、紫泥泉农场、石南农场。2012年根据兵团关于农业建设师更名的通知,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四三团,沿用至今。
热门文章
排头乡
那堪镇
码头镇
融水镇
庾岭镇
青云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