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何埂镇

拼音

Hégěng Zhèn

类别

乡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重庆市

所在区县

永川区

名称含义

因清初移民移入永川区时,有何姓居民埂上建场,名何家埂,由此得名何埂。

名称起源

以驻地何埂场得名。1992年8月,撤何埂区、何埂乡、水碾乡、科名乡,设立何埂镇

名称历史

明朝设新屯里(今何埂仓宝山一带)。清朝乾隆年间,永川县设有何家埂、水碾场等22个场镇。1919年,永川县有六个乡。其中,老太平乡辖水碾、科名、何家埂、聚美等9个场。1934年5月,将全县54个场划为14个区。其中,第七区辖聚美、仓宝、科名、水碾;第八区辖松溉、何埂、五间、石脚。1933年置乡。1935年区划调整,第二区署设何埂,下辖何埂乡、水碾乡等15个乡镇。1942年4月,恢复聚美、科名等6个乡的建制。1949年12月,全县划为6个区。第四区辖聚美、水碾、科名、何埂等8个乡镇。1950年秋,区公所驻地由松溉迁何埂场,同年8月第四区新设狮子、鱼岭、新华、穿井4个乡。1956年4月,第四区更名为何埂区,狮子乡、和新乡并入何埂乡,新华乡并入松江乡,穿井乡并入水碾乡,鱼岭乡并入聚美乡,科名乡未变。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何埂区辖镇江(并松溉、松江乡)、联合(并水碾、科名乡)、聚美、何埂4个人民公社。1959年5月,联合人民公社划分为水碾、科名两个人民公社。1963年2月将镇江人民公社分为松溉镇和镇江人民公社,归何埂区管辖。1968年11月,何埂区成立革命委员会。1978年5月,何埂区革命委员会更名为何埂区公所,次年11月,松溉镇与镇江人民公社合并,更名为松溉人民公社,归何埂区管辖。1980年3月,松溉人民公社分为松溉镇和松溉人民公社,均归何埂区管辖。1983年,改人民公社为乡。1985年更名何埂镇。1988年何埂区辖何埂乡、松溉镇、水碾乡、聚美乡、科名乡五个乡。1992年8月,撤何埂区、何埂乡、水碾乡、科名乡,设置何埂镇。2002年聚美镇并入何埂镇,2003年11月,聚美镇撤销。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