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高桥镇

拼音

Gāoqiáo Zhèn

类别

乡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湖北省

所在城市

咸宁市

所在区县

咸安区

名称含义

“高桥”指桥梁名称,“镇”指乡级行政区划单位。

名称起源

以桥梁名称命名。桥梁以地理实体形态特征命名,清道光十一年(1831)由陈秉一公召集乡村贤士集资建桥。桥长55米,宽4.8米,高6米,属五孔连拱石桥。因桥梁较高,上面又建有风雨长廊,美轮美奂,雄伟壮观,因桥面高于地面2米,相对较高,故名高桥。

名称历史

1932年,咸宁、鄂城两县以高桥河为界。河东属鄂城县辖区,河西为咸宁县辖区。高桥河的中游、下游以牛鼻潭为界,中游、上游以石家桥为界。牛鼻潭以下河段被称为杨堡河,牛鼻潭至石家桥河段被称为高桥河,石家桥至港背河段被称为港背河。中游高桥街河段西岸,大堰口至黄引河段为咸宁县辖区,后改道,最宽处向东推进500米。至此,咸宁、鄂城两县以新河道为界。上游以港背岭为界。陈家畈、姚家、何岭、港口、港背陈、东畈、张安堡至大幕山下以西(含)为咸宁县辖区。刘德、大屋王坦、细屋王坦、李家坟、石家、石家桥、新屋陈继、南山、塘窝、天恩余、邹家山、李家铺至罗家湾以东(含)为鄂城县第三区马迹乡辖区。鄂城县第三区马迹乡驻沙子垴吴家,辖区内的青鸦垄南山顶一块石板上有马脚印,被称为“马脚圿”。方言“圿”与“迹”同音,“马圿”被称为“马迹”,马迹乡因此而得名。马迹乡下辖马一、马二、马三、马四、马五、马六、马七、马八8个里。马一里驻夏庭贵,辖梅歧(驻殷家)、担山(驻杨仁铺)、峡山(驻峡山口)、巫山(驻大屋金)、秦畈(驻秦畈)、李铺(驻李铎铺)、刘桢(驻刘桢)、太阳(驻韩老仁新屋)8个保。马二里驻高家口广福庵,辖周桥(驻周桥)、刘福(驻刘福)、高铺(驻高铺街)、杨林(驻杨林桥蔡华生)4个保。马三里驻高桥前街,辖高桥(驻高桥上街)、石桥(驻石桥公屋)、学堂(驻学堂胡)、双垄(驻邹谷阳)4个保。马四里驻大庙祠,辖杨堡(驻杨堡祠堂)、吴龙(驻吴龙)等保。1942年,鄂城县设立民族、民权、民生乡。民族乡驻高桥街麦李园,辖原马迹乡马一里的梅岐、担山、峡山、巫山、秦畈、李铺、刘桢、太阳8个保,原马二里的周桥、刘福、高铺、杨林(驻杨林桥蔡华生)4个保,原马三里的高桥、石桥、学堂、双垄4个保。民权乡驻吴龙祠堂,辖原马四里的杨堡、吴龙等保。1944年5月,民族、民权、民生3个乡隶属鄂城县新设立的金牛区,驻谈桥。民族乡驻高桥街麦李园,辖梅岐、担山、峡山、巫山、秦畈、李铺、刘桢、太阳、周桥、刘福、高铺、杨林(驻杨林桥蔡华生)、高桥、石桥、学堂、双垄16个保。民权乡驻吴龙祠堂,辖杨堡、吴龙等保。1949年5月,现域高桥河西岸为咸宁县爱民乡(驻茶地铺)石溪(驻大屋李)、茶地(驻茶地铺)、鹿过(驻鹿过桥周)3个保,咸宁县安化乡(驻白水畈刘家)黄阙(驻黄阙铺黄家祠堂)、白水(驻白水畈刘家大新屋)、高桥(驻高桥东街)、堰头(驻堰头张)、团田(驻团田孙)、高塘(驻高塘周)6个保。同年6月,石溪、茶地、鹿过、黄阙、白水、高桥、堰头7个保隶属咸宁县马桥区(驻马桥老街中段福寿图),高塘、团田2个保隶属双溪区(驻双溪桥老街陈君聘)。同月,鄂城县改保为乡(小乡),一般以保的辖区为乡辖区,但也有小调整,设立部分新乡。梅歧、担山、峡山、巫山、秦畈、李铺(驻李铎铺)、刘桢(驻清溪饶)、太阳、周桥、刘福、高铺、杨林(驻杨林桥蔡华生)、高桥、石桥、学堂、双垄、杨堡、吴龙18个乡隶属鄂城县毛家区。同年9月,巫山乡并入担山乡(驻杨仁铺)。1950年,咸宁县改保、甲制为村、闾制。一般以保的辖区为村辖区,但也有小调整,设立部分新村。石溪、鹿过、茶地、黄阙、白水、高桥、堰头7个村隶属马桥区(驻马桥老街中段福寿图),高塘、团田2村隶属双溪区(驻双溪桥老街陈君聘)。同年5月,鄂城县毛家区分为高桥区、谈桥区。梅岐等17个乡隶属鄂城县高桥区(驻刘桢清溪饶)。1951年1月,咸宁县双溪区改称四区,咸宁县马桥区改称五区。同年,咸宁县改村为乡(小乡)。一般以村的辖区为乡辖区,但有小调整,设立部分新乡。同年4月,咸宁县设立六区(驻黄阙铺黄家祠堂),辖黄阙、白水、高桥、堰头、团田、高塘、石溪、蔡家、月塘、张祠、章堡、东畈、狮子、茶地等乡。同年5月,咸宁、鄂城2县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同年7月,鄂城县实行小区制,设立十二区、十三区。十二区驻金牛沙子垴吴家。十三区驻刘桢清溪饶,辖梅歧、担山、峡山、秦畈、李铺、刘桢、太阳、周桥、刘福、高铺、杨林、高桥、石桥、学堂、双垄、杨堡、吴龙17个乡和高桥街。同年11月,咸宁县六区改称七区(驻黄阙铺黄家祠堂),辖望稼、黄阙、白水、高桥、堰头、团田、高塘、石溪、蔡家、月塘、张祠、章堡、东畈、狮子、茶地等乡。1952年8月,鄂城县十三区(驻高桥刘桢清溪饶)以及所辖的梅歧、担山、峡山、秦畈、李铺、刘桢、太阳、周桥、刘福、高铺、杨林(驻杨林桥蔡华生)、高桥、石桥、学堂、双垄、杨堡、吴龙17个乡和高桥街整体划归咸宁县,组成咸宁县增设的八区(驻刘桢清溪饶)。1954年,咸宁县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同年,咸宁县七区改称六区(驻黄阙铺黄家祠堂),八区改称七区(驻刘桢清溪饶)。1955年,撤销七区,所属的梅歧、担山、峡山、秦畈、周桥、刘福、高铺、杨林、杨堡、吴龙10个乡划入四区(驻双溪桥老街陈君聘)。李铺、刘桢、太阳、石桥、学堂、双垄、高桥7个乡划入六区(驻黄阙铺黄家祠堂)。1956年1月,撤销区建制,初级社合并升格为高级社,小乡合大乡。高桥乡(大乡)驻黄阙铺黄家祠堂,辖胜利(驻高塘周)、光华、和平、团田、东风(驻大屋万)、前进(驻高桥街)、新华(驻孙家)、金光、金星、红星(驻宋银)、复兴、明星12个高级社。李铺乡(大乡)驻刘桢清溪饶,辖建新、群力、英雄、高丰、红星(驻王宗儒)、青山、旭光、新华(驻余夏)、东风(驻山里饶)9个高级社。石桥乡(大乡)驻石桥公屋,辖北山、南山、桥头、双垅、帅垅、徐家、庙边、朱丘、学堂、石桥10个高级社。高铺乡(大乡,由杨林[驻杨林桥蔡华生]、高铺、刘福、周桥4个小乡合并)驻孙鉴,辖孙鉴、杨林(驻杨林桥蔡华生)、高铺、胡泉、周桥、建华、联心、中心、合心、群心、高峰(驻金竹塆)11个高级社。大幕乡(大乡)驻胡家街上首谢家,辖高锋一、高锋二、高锋三、绿化、卫星、团结、同心、蔡桥、青山一、青山二10个高级社。泉山乡(大乡)驻蔡家畈,辖光辉、民主、胜利(驻大塘张)、红旗(驻金鸡山)、联盟、前进(驻泉山口)、美满、幸福、常丰、建设、金星、红星一(驻盘源桥)、红星二(驻飞鸡等)13个高级社。同年6月,设立高桥农村生产指导组(区级)驻黄阙铺黄家祠堂,辖泉山(驻蔡家畈)、大幕(驻胡家街上首谢家)、高桥(驻中间屋)、李铺(驻刘桢清溪饶)、石桥(驻邹谷阳)、高铺(驻高铺街)6个管理区。高桥管理区辖胜利(驻高塘周)、光华、和平、团田、东风(驻大屋万)、前进(驻高桥街)、新华(驻孙家)、金光、金星、红星(驻宋银)、复兴、明星12个高级社。李铺管理区辖东风、新华(驻余夏)、旭光、青山、英雄、建新、红星(驻王宗儒)、群力、高峰9个高级社。石桥管理区辖北山、南山、桥头、双垅、赛垅、徐家、学堂、庙边、石桥9个高级社。石桥管理区辖北山、南山、桥头、双垅、帅垅、徐家、庙边、朱丘、学堂胡、石桥10个高级社。大幕管理区驻胡家上首谢家,辖高锋一、高锋二、高锋三、绿化、卫星、团结、同心、蔡桥、青山一、青山二10个高级社。泉山管理区辖光辉、民主、胜利(驻大塘张)、红旗(驻金鸡山)、联盟、前进(驻泉山口)、美满、幸福、常丰、建设、金星、红星一、红星二13个高级社。高铺管理区辖孙鉴、杨林(驻杨林桥蔡华生)、高铺、胡泉、周桥、建华、联心、中心、合心、群心、高峰9个高级社。1957年9月,咸宁县撤销农村生产指导组和管理区,恢复区、乡建制。五区驻高桥黄阙铺黄家祠堂,辖泉山、大幕、高桥、李铺、石桥、高铺6个乡和高桥镇。高桥镇驻高桥街,辖高桥街。1958年9月,撤销区、乡建制,成立红旗、火箭英雄等公社。高级社改称大队,互助组改称生产队。红旗公社驻黄阙铺黄家祠堂,辖高桥、石桥、大幕、泉山4个管理区。火箭公社驻双溪桥老街陈君聘,辖李沛、双溪、杨畈、担山、高铺、李铺6个管理区。杨畈管理区驻杨家畈,辖长岭、鹿过、杨畈、胡桥5个大队,还辖因要修建牛鼻潭水库从原五区(驻黄阙铺黄家祠堂)高桥乡(驻中间屋)划入的东风(驻大屋万)大队。山垴万、山窝朱、山窝垄、刘德仁、冷水坑程5个村庄从高桥公社前进高级社划入高桥管理区八一林场,李家泉、周油2个村庄从团田高级社划入高桥管理区八一林场。红旗公社大幕管理区高锋一、高锋二、高锋三3个高级社合并为东风大队(驻东畈小学)。卫星高级社改称杨林大队(驻西山下)。红旗公社泉山管理区红星一高级社改称盘源大队(驻东边小学),红星二高级社改称红旗大队(驻飞鸡等)。同年10月,红旗公社改称高桥公社(驻大幕常收金家,因要修建牛鼻潭水库迁到此地)。火箭公社与英雄公社合并为双溪公社(驻双溪桥老街陈君聘)。同年11月,李铺管理区从双溪公社(驻双溪桥老街陈君聘)划入高桥公社(驻大幕常收金家)。1959年底,双溪公社杨畈管理区东风(驻大屋万)大队划归高桥公社(驻大幕常收金家)高桥管理区(驻中间屋),分为团田(驻团田孙)、建华(驻大屋万)2个大队。高桥公社大幕管理区东风大队(驻东畈小学)分为东风一、东风二2个大队。东风一大队驻港背陈,东风二大队驻张安堡。山垴万、山窝朱、山窝垄、刘德仁、冷水坑程(冷水坑)5个村庄,从前进大队(驻高桥街)划入高桥管理区八一林场。李家泉、周油2个村庄从东风大队(驻大屋万)划入高桥管理区八一林场。1961年4月,公社改称区,管理区改称公社。高桥区驻大幕常收涂氏公祠,辖高桥、泉山(驻蔡家畈)、李铺、大幕(驻胡家街上首谢家)、石桥5个公社和高桥镇。高桥镇驻高桥街菜场一间房二楼,辖高桥街。双溪区驻双溪桥老街陈君聘,辖双溪、杨堡、担山、杨畈、李沛、高铺6个公社。高峰大队(驻金竹塆)隶属双溪区高铺公社。1963年3月,高桥区设立杨林公社,驻杨林周港边连三屋,隶属高桥区,辖从石桥公社划入的石桥大队,从大幕公社(驻马鞍头小坑)划入的蔡桥、杨林、东风一、东风二4个大队,从泉山公社划入的幸福、常丰2个大队,全社辖8个大队。至此,大幕公社辖青山一、青山二、绿化、团结、同心5个大队。1965年,石桥公社机关从大屋余迁往邹谷阳,徐家、帅龙2个大队合并为红山大队,朱丘大队改称红旗大队(驻庙边玉芦桥),双垅、桥头2个大队合并为红卫大队(驻双垅口老屋墩)。1966年5月,撤销杨林公社,石桥大队划归石桥公社,蔡桥、杨林、东风一、东风二4个大队划入大幕公社(驻胡家街上首谢家),幸福、常丰2个大队合并为常收大队,划入泉山公社(驻蔡家畈)。大幕公社同心大队划入泉山公社,与泉山公社美满大队合并为同心大队。老屋石凳从建设大队划入同心大队。1967年,四门楼水库淹没区的高桥区泉山公社民主大队1、2、3、4四个生产队105人,自愿迁至宝塔塔下公安农场,1969年并入郭家湾大队,为5队、6队。1969年,红星大队(驻王宗儒)改称红旗大队。1970年,石桥公社石桥大队划入大幕公社。石桥公社部分大队更名。双垄改称红卫,学堂胡改称红星,庙边改称红旗。1971年3月,高峰大队(驻金竹塆)从双溪区高铺公社划入咸宁县林业局国营白云山林场。同年4月,高桥区泉山公社(驻蔡家畈)民主大队(驻井头老学校)、盘源大队划入南川公社(区级,驻南川水库大坝下)。1972年底,山垴万、山窝朱、山窝垄、刘德仁、冷水坑程、李家泉、周油7个村庄从高桥公社八一林场划归建华大队,山垴万、山窝朱、山窝垄、刘德仁、冷水坑程为1队,李家泉为2队,周油为3队。1975年3月,撤区并社。高桥公社驻高桥街原咸宁县五中东南侧高桥陈麦李园,辖原高桥区高桥公社、李铺公社所辖区域。原高桥区高桥公社新华大队改称新华一大队,驻孙家。原高桥区李铺公社新华大队改称新华二大队,驻余夏。李铺公社东风大队(驻山里饶祖堂屋)划入石桥公社(驻邹谷阳)。高桥公社辖团田、胜利、明星、金星、红星(驻宋银)、复兴、光华、和平、建华、前进(驻高桥街)、新华一、金光、建华、群力、英雄、高丰、红旗(由红星改称,驻王宗儒)、青山、旭光、新华二20个大队。石桥公社驻邹谷阳,辖红星(驻学堂胡)、南山、红卫、红山、红旗(驻庙边王芦桥)、北山、东风(驻山里饶)7个大队。同年6月,民主大队从南川公社(驻南川水库大坝下)划归大幕公社(驻常收)。1981年5月,部分大队更名。胜利改称高塘,光华改称板桥,和平改称白水,建华改称大屋万,前进改称高桥,新华一改称王旭,金光改称孙帅,金星改称堰头,红星改称宋银,复兴改称黄铁,明星改称石溪,建新改称洪港,群力改称刘英,英雄改称刘桢,高丰改称天桥,红旗改称王宗儒,旭光改称夏林,新华二改称白泉,东风改称山里饶。1982年3月,高桥公社设立高桥镇,驻高桥供销社收购组楼上,辖高桥街。1984年1月,撤销人民公社,恢复区、乡建制。高桥区驻大幕常收云台山(铁山)北坡,辖高桥、李铺、大幕、泉山、茶地、石桥6个乡和高桥镇。高桥乡驻高桥陈,辖高桥、团田、大屋万、高塘、板桥、白水、孙帅、王旭、堰头、宋银、黄铁、石溪12个大队。李铺乡驻清溪饶,辖天桥、洪港、刘英、王宗儒、刘桢、夏林、青山、白泉8个大队。石桥乡驻邹谷阳,辖庙边、红山、双垄、学堂胡、南山、北山、山里饶7个大队。高峰大队行政区划隶属石桥乡,行政管理隶属县级咸宁市林业局国有白云山林场。同时,高峰大队(驻金竹塆)黄泥塘一分为五:一部分迁回杨林闸,一部分迁往高铺蒋家,一部分迁往高铺高泰宇,一部分迁往孙鉴孙家,一部分迁往河南永城县。黄泥塘塆消失。高峰大队行政区划隶属石桥乡,行政管理仍隶属咸宁市(县级,由咸宁县改称)国有白云山林场。高桥镇驻高桥供销社收购组楼上,辖高桥街。大幕乡驻杨林周西南路口,辖蔡桥、西山下、石桥、港背、高塆、孔家、大幕、章堡8个大队。泉山乡驻程镇,辖桃花尖、塘岭、东坑、泉山口、马鞍头、常收6个大队。茶地乡驻金鸡山,辖井头、金鸡山、大塘、茶地铺、下岭5个大队。同年7月,高桥乡与高桥镇合并为高桥镇,隶属高桥区。1985年9月,生产大队、生产队改称村、组。1986年3月,高桥区机关从大幕常收迁到阮家高桥卫生院东侧。1987年9月,撤销区建制,设立高桥镇,驻阮家高桥卫生院东侧,辖高桥、团田、大屋万、高塘、板桥、白水、孙帅、王旭、堰头、宋银、黄铁、石溪、天桥、洪港、刘英、王宗儒、刘桢、夏林、青山、白泉20个村。2001年3月,石桥乡并入大幕乡(驻常收),山里饶村隶属大幕乡。2005年3月,部分建制村合并。高塘、团田、大屋万村合并为澄水洞村,驻高塘周公路边,白水、板桥村合并为白水村,驻原板桥小学。刘英、王宗儒合并为刘英村,驻原刘英小学。高桥、堰头村合并为高桥村,驻高桥丁字路口。孙帅、王旭村合并为王旭村,驻高桥新桥东端东150米处。黄铁、宋银村合并为黄铁村,驻宋家小学。夏林、青山、白泉村合并为白岩泉村,驻韩老仁。同年10月,大幕乡山里饶村划入高桥镇,并入白岩泉村。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