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白杨坪镇
拼音
Báiyángpíng Zhèn
类别
乡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湖北省
所在城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所在区县
恩施市
名称含义
“白杨”:落叶乔木。
名称起源
以驻地集镇名称命名。据清同治版《恩施县志》记为“白洋坪”。据民国湖北省第十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第四科绘制的恩施县地域图记为“白羊坪”。据1983年版《湖北省恩施县地名志》载,清朝雍正(1723—1735)年间,有江西刘、王二姓和荆州革、程二姓人家来此垦荒落业,见地势平缓,长着很多粗大的白杨树,故名“白杨坪”。
名称历史
白杨坪镇在两汉、魏晋时期就有人类活动。明代属湖广都司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都亭里。清代属湖北省施南府恩施县都亭里三甲。民国先后属湖北省施鹤道、鄂西行政区、第十行政督察区、第七行政督察区恩施县。1932年至1939年白杨坪、熊家岩属恩施县第一区。1940年至1949年白杨坪镇境内设“一镇两乡”,即白杨镇、麂子乡和熊家岩乡。白杨镇(乙种乡),下辖12个保;麂子乡(乙种乡),下辖8个保;熊家岩乡(甲种乡),下辖10个保。 1949年11月6日至1951年白杨坪镇境内白杨、熊家岩属恩施县鸦鹊区;康家、董家、鲁竹属恩施县杉木区;九根、麂渡属太阳区;1952年白杨划归恩施县第二区(龙凤区);1953年8月新建恩施县第二区,即:白杨区,下辖耿家坝乡、熊家乡、羊角乡、响板乡、蓼叶乡、鸭塘乡、十里乡、桥头乡、白杨镇;1954年12月康家坝、鲁竹坝、天台、蓝衫寺因撤杉木区划归白杨区;1957年8月原属太阳区的九根树、白马塘、张庙、麂子渡划归白杨区;1957年白杨二区改称白杨区。 1958年11月撤区建社改称白杨人民公社,下辖13个管理区,分别为白杨、九根、麂渡、康家、鲁竹、天台、熊家、羊角、桥头、响板、三义、十里、鸭塘管理区;1961年人民公社体制改革,恢复白杨区,将13个管理区改为13个小公社;1968年改称白杨区革命委员会,下面公社建制未变;1975年8月撤区并社,分别为白杨、熊家公社;白杨公社下辖白杨、九根、麂渡、康家、三义、鸭塘管理区;熊家公社下辖熊家、响板、羊角、天台、鲁竹管理区;1981年白杨坪公社下辖九家湾农科站(农科站由石桥子大队分出)、十里牌林场(林场由回龙观大队分出);熊家公社下辖石磙埫农科站(农科站由淹水坝大队分出)。 1984年6月撤社并区,白杨坪公社、熊家公社合并改为白杨坪区,此时下辖11乡1镇,即:白杨镇、耿家坝乡、麂子渡乡、九根树乡、康家坝乡、朝阳坡乡、鲁竹坝乡、熊家岩乡、洞下槽乡、蓼叶村乡、响板溪乡、董家店乡(新设),农科站、林场划归原村管辖。 1997年1月改区为乡,为白杨坪乡,下辖9个管理区,即:白杨坪(白杨镇、耿家坝乡合并)、麂子渡、九根树、康家坝、朝阳坡、鲁竹坝、熊家岩(熊家岩乡、洞下槽乡合并)、张家槽(蓼叶村乡、响板溪乡合并)、董家店管理区。1997年8月白杨坪乡下辖10个管理区,即蓼叶村管理区从张家槽管理区分出复设。 2002年撤管理区合并大村,全乡设1个居委会、12个行政村。即白杨坪、麂子渡、九根树、康家坝、朝阳坡、鲁竹坝、熊家岩、洞下槽(增设)、张家槽、蓼叶村、董家店、石桥子(增设)、白杨坪居委会(增设,后称白杨社区)。 2014年撤乡设镇,原行政村、社区名称不变,全镇下辖1个社区、12个村,120个村民小组。
热门文章
柳乡
小苏莽乡
官桥镇
珠山区
白果乡
桥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