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城县

名称

忻城县

拼音

Xīnchéng Xiàn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广西壮族自治区

所在城市

来宾市

所在区县

忻城县

所在街道

忻城县本级

名称含义

因过去县内石峰林立,群山环抱,故名。忻城,壮语Rinsingz音译,指“石头城”,“rin”指石头,“singz”指城。旧时州治在原宁江乡范团村水寨屯,地就樟门河旁。因河中生一草,形似芝草(芝草意指灵芝),河以草名,称为芝水,州以河名,故称为芝州,治忻城县。

名称起源

始于唐代,贞观(627-649)初,置忻城县,治今城关镇,为今县名之始。

名称历史

秦属桂林郡地。汉初属南越国地,元鼎六年(前111),属郁林郡地。三国吴凤凰三年(274)属桂林郡地。东晋置新林县,治今古蓬镇,属郁林郡。南朝梁陈年间(502—589),新林县改属马平郡。隋,新林县撤销,今县地属郁林郡。唐武德四年(621)置贺水县,治今古蓬镇,属澄州。贞观初,置忻城县,治今城关镇,为今县名之始;贞观中,置芝州,治忻城县,同时置辖富川、平西、乐光、乐艳、多云、思龙6县,其中治所在今县境的有平西、乐光、乐艳、多云、思龙5县。开元元年(713),置羁縻归思州、羁縻纡州,分别治履博县(今大塘镇一带)和东区县(今思练镇一带),属桂州都督府。天宝元年(742),芝州改为忻城郡。乾元元年(758),忻城郡复改为芝州。此外,唐还置钦化、岩栖、吉南、罗遵、都恩、许水6羁縻县,治所均在今县境内,属羁縻思顺州。宋开宝五年(972),贺水县并入上林县。庆历三年(1043),芝州和羁縻归思州、纡州均并入忻城县,属宜州。咸淳元年(1265),忻城县改属庆远府。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属庆远安抚司。至元十六年(1279),改属庆远路。大德元年(1297),改属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明洪武元年(1368),属庆远府;洪武二年(1369),改属庆远南丹军民安抚司。洪武三年(1370),复属庆远府。弘治十年(1497),改为忻城土县。1913年,改属柳江道。1927年,改属广西省。1928年,改流为忻城县。1930年,改属宜山民团区。1932年,改属柳州民团区。1934年,改属柳州行政监督区。1936年,改属庆远行政监督区。1940年,改属第七行政督察区。1942年,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武鸣专区。1950年,改属宜山专区。1952年,增辖原属上林县第六区的蓝甲、古蓬、安浪、马蹄、思吉5乡和原属宜山县的祅洞、马泗2乡。1955年6月,划毛荣、弄石、肯朝3小乡归宜山县。1958年,改属柳州专区。1971年,改属柳州地区。2002年,属来宾市。

忻城县

忻城县

本文来源:八桂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