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端氏镇
拼音
Duānshì Zhèn
类别
乡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山西省
所在城市
晋城市
所在区县
沁水县
名称含义
以镇政府驻地(端氏村)得名。相传古时候,有一个英俊善良的青年,父母双亡,每天上山打柴换米度日,有一个从外地来的姑娘姓端,贤惠,勤劳,两人情投意合结为夫妻,有一年,沁河里不知从何处来了一条黑鱼精,鱼虾填不饱肚子,时常吞食人畜,使河畔村庄居民人心惶惶。青年夫妻决心为民除害,青年人拿上钢刀到沁河岸边,看到黑鱼精正在吞食一头小牛,青年人不顾河水刺骨,立即跳入水中,举刀向黑鱼精砍去。黑鱼精受了伤,丢开小牛向青年扑来,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青年人身困体乏,最后被黑鱼精吞掉。妻子端氏得知丈夫被害后,立志报仇雪恨,四处拜师习武。三年后端氏武艺高强,便到沁河岸边继夫遗志,为民除害。端氏见黑鱼精正在吞食一位河边洗衣服的女子,满腔怒火的抽出宝剑直刺黑鱼精的胸膛,黑鱼精躲避不及。腹部刺穿。血流不止,终于丧命。但端氏也被黑鱼精的尾巴击中了头部,鲜血直流,不幸身亡。村里百姓为怀念端氏夫妻的恩德,修建了端娘娘庙,塑了端娘娘像,按时祭祀。故名为“端氏村”。
名称起源
《太平寰宇记》“泽州端氏县”:“(端氏)故城在今县西北三十里,即汉理。隋开皇三年罢郡,自故城移于今理。”1984年5月设立端氏镇。
名称历史
明清时期实行里甲制,辖区设有端氏中(端氏)、端氏西(槐庄)、道仁东(野鹿)、庞庄西(东古堆)、庞庄中(杏林)、八里北(秦庄)。民国实行区村制,端氏为第二区。1941年10月,太岳南进支队开创沁东抗日根据地,接管了原国民党98军成立的沁水县政府,成立了沁(水)东抗日县政府,端氏属沁(水)东第一区。1941年12月为纪念抗战牺牲的爱国将领武士敏将军,沁(水)东县改为士敏县,端氏属士敏县第一区。1947年7月士敏县沁水(南)县合并称沁水县,全县辖7个区,端氏为第五区治所。1950年2月行政区划调整为5个区,端氏为第四区治所。1954年11月改称端氏区。1956年3月撤销区级建制,端氏区改称端氏乡。1958年9月将端氏等6个乡合并为端氏乡卫星人民公社。1958年11月沁水县与阳城县合并,归阳城县管辖,1959年9月沁水县与阳城县分治,复归沁水县管辖。1960年8月称端氏人民公社。1984年5月更名端氏镇。2001年1月,原必底乡并入端氏镇。
热门文章
荔城区
枞阳镇
江华瑶族自治县
新巴尔虎左旗
上高街道
广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