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仪征市
拼音
Yízhēng Shì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江苏省
所在城市
扬州市
所在区县
仪征市
名称含义
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皇帝下诏在建安军(今仪征前身)设冶炉熔铸玉皇、圣祖、太祖、太宗四座金像。铸成的金像仪容逼真,于是敕升建安军为真州,后又赐名仪真郡。清代,避雍正皇帝胤禛讳,改仪真为仪征。
名称起源
1986年,撤销仪征县,设立县级仪征市。
名称历史
西周穆王时,今仪征境属徐国。春秋战国时,先后属吴、越、楚诸国。秦属九江郡和东海郡。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舆县,属临淮郡。东汉为舆侯国,属广陵国。三国时,撤销舆县,为魏、吴边境。西晋太康元年(280),复立舆县。南朝宋元嘉十三年(436),舆县并入江都县。隋,属江阳县。唐永淳元年(682),置扬子县,属扬州,为白沙镇。五代杨吴顺义二年(922),改白沙镇为迎銮镇。南唐改杨子县为永贞县,属江都府。宋乾德二年(964),升迎銮镇为建安军。雍熙二年(985),永贞县并入,后改永贞为扬子。大中祥符六年(1013),升建安军为真州,辖扬子、六合2县。政和七年(1117)赐名仪真郡,属淮南东路。元至元十三年(1276),升真郡为真州路;元至元二十一年降为真州,属扬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撤销真州,改扬子县为仪真县,属扬州府。清雍正元年(1723),更名为仪征县。宣统年间(1909—1911),更名为扬子县。1912年,复名仪征县。1914—1927年,属淮扬道。1934年起,属江都行政督察区(后改为第五区)。20世纪40年代,今境先后属于皖东北和淮南抗日根据地。1943年2月,撤销仪征县,设立东南办事处(县级);同年9月,改称冶山县,同时设立仪扬县。1948年4月,设立东南县;同年11月,撤销东南县。1949年2月,改仪扬县为仪征县,属苏北行署扬州行政区。1950年,改属泰州行政区。1953年1月,属江苏省扬州专区。1956年春,改属镇江专区;同年末,复属扬州专区。1966年3月,划归六合专区。1971年3月,六合专区撤销,复属扬州专区。1983年,属扬州市。1986年,撤销仪征县,置县级仪征市。
热门文章
油墩街镇
潘家湾镇
辛集镇
西烟镇
大季家街道
百丈漈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