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未央区
拼音
Wèiyāng Qū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陕西省
所在城市
西安市
所在区县
未央区
名称含义
对未央二字的理解传统的说法是“无穷无尽、方兴未艾”。人们对这8个字的前6字无异义,对“未艾”则有不同的见解。在成语中,“方兴未艾”中的“未艾”是“衰亡、死亡、终了的意思”。如此解读,“方兴未艾”就应当是“大汉朝正在兴旺发达,还没有衰亡、终了”。这后半句显然有悖于宣示、弘扬、歌颂建宫目的,语气上不是向上提,而是往下滑,且含有一些贬义成分。因而有了另一种看法,认为“未央”应当是“凌晨勤政”的意思。“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王问侍者:“天明了吗?”侍者答:“天还没有明。”“王于是不安于寝,起而视朝。”(朱熹注语)后二三段的意思同第一段的意思一脉相承,大同小异。因之未央的词义应当从属《诗经•庭燎》的表达,是“凌晨勤政”的意思。这样也符合自周朝以来时辰未明即行早朝制度。当然这一问题还有待于历史考古发现的进一步确定。多数人认为对“未央”解读以“繁荣昌盛、不尽不衰”的含义比较恰切。
名称起源
西安市未央区的区名最早见于1954年9月25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建区时的命名。因境内有西汉未央宫遗址而得名。
名称历史
秦代,这块地方属于咸阳县,汉高帝五年(前202),迁都长安城,并设立长安县。元康元年(前65),在境内增设奉明县,元始四年(4),撤销。北周明帝二年(558)六月,在长安城中增设万年县,长安、万年2县分治西、东。隋开皇三年(583),迁都大兴城,撤销方年县,在大兴城另设大兴县,其地便分属长安、大兴2县。唐代将长安县治由旧长安城(今未央区汉城乡)迁入新长安城(即大兴城),改大兴县为万年县,宋代其地分属长安、樊川二县,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以后分属长安、咸宁二县。1912年,以后属长安县。1944年,其南部分属西安市第8、第11两区,北部属长安县;1954年9月25日,撤销西安市第8、第11区建置,将其合并成立西安市未央区;1957年4月,撤销未央区而将草滩区改名未央区。1965年9月,又撤销未央区,辖地并入郊区,1980年4月,复设未央区。
热门文章
油墩街镇
潘家湾镇
辛集镇
西烟镇
大季家街道
百丈漈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