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乡县

名称

武乡县

拼音

Wǔxiāng Xiàn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山西省

所在城市

长治市

所在区县

武乡县

名称含义

据《水经注》记载,以境内有武山、乡水而得名。

名称起源

西晋泰始元年(265),涅县分为武乡县、镣阳县和涅县,始有武乡县之称。

名称历史

西晋泰始年间,涅县分为武乡县、镣阳县和涅县。十六国时期,石勒建立后赵,置武乡郡。北魏延和二年(433),武乡郡改为乡郡,武乡县改为乡县,属并州乡郡。隋开皇三年(583),废乡郡,乡县属上党郡。开皇十六年(596),又分置榆社县。大业元年(605),废榆社县,并入乡县,撤甲水县,并入铜鞮县和乡县。唐初属河东道韩州。景云元年(710),恢复武乡县名至今。五代十国时期属后唐、后晋、后汉的潞州,后属北汉。宋初属河东路潞州。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属威胜郡。金天会六年(1128),改威胜郡为沁州,属河东南沁州。元至元三年(1266),武乡县并入铜鞮县。元贞二年(1296),复置武乡县。明初属山西(省)布政司冀南道沁州。清代属山西省冀宁道沁州。1930年,直属山西省。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9月,属山西省第三行政区专员公署。1939年7月,属太行区。1940年7月,武乡县分成武乡(东)县和武西县。1945年9月,恢复武乡县建制。1948年5月,属华北行政区太行行署二专区。1949年10月,属长治专区。1958年11月,榆社县和武乡县合并,称武乡县,属晋东南专区。1959年7月,榆、武分治。1985年,撤销晋东南地区,分设长治、晋城两个地级市,武乡县隶属长治市。

武乡县

武乡县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