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

名称

张掖市

拼音

Zhāngyè Shì

类别

地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甘肃省

所在区县

张掖市

名称含义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由武威郡析置张掖郡,应劭曰:“张国臂掖,故曰张掖也。”定名张掖。

名称起源

据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帝颛顼……西至于流沙”,“流沙”即位于张掖居延县(《汉书·地理志》);西汉时期霍去病曾在此大破匈奴,后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置张掖郡。

名称历史

原为匈奴昆邪王地,西汉元鼎六年(前111),酒泉郡东部析置张掖郡(郡治现凉州城区东南)。汉武帝时设13州刺史部,属凉州刺史部。西汉后期移治觻得城(甘州区西北)。王莽时改名设屏郡。东汉复旧名。献帝兴平元年(194),以金城、张掖、酒泉、敦煌四郡置雍州。东汉兴平二年(195),分置西郡。西晋初为张掖郡(治永平县,古觻得城)。北凉永安元年(401),北凉沮渠蒙逊杀段业,自称凉州牧、张掖公。前凉置临松郡,治临松。北魏太延五年(439),拓跋焘攻灭北凉,凉州治所移永平,始有西凉州之称。西魏废西郡,其余郡属西凉州,后又改甘州。北周废临松郡。隋初废张掖郡,为甘州。大业三年(607),改甘州为张掖郡。唐武德二年(619),又改张掖郡为甘州。天宝元年(742),复置张掖郡。乾元元年(758),复为甘州。永泰二年(766),为吐蕃占据。五代为甘州回鹘地。宋为西夏镇夷郡。元为甘州路及山丹州地,属甘肃行省。明为甘州卫、山丹卫、高台所、镇夷所,属陕西行都司、甘肃镇。清为甘州府,属甘肃省。1912年,为甘凉道地。1936年,属第六行政督察区。1949年,设张掖专区,属甘肃省行政公署。1950年,撤销张掖专区,划归酒泉、武威专区。1955年,复置张掖专区。1970年,改称张掖地区。2002年7月,撤张掖地区,设地级张掖市。

张掖市

张掖市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