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石板滩街道

拼音

Shíbǎntān Jiēdào

类别

乡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四川省

所在城市

成都市

所在区县

新都区

名称含义

旧时,成都至淮口经此地的道路铺有石板,且集镇地段的西江河滩底多石谷,故名石板滩。

名称起源

因建筑物和自然地理实体得名。

名称历史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石板滩隶属新都县,唐高宗仪凤二年隶属华阳县。清道光年初,石板滩称仁和里,寄意“仁者人和”,后又改称仁和保、仁和乡、仁和场。石板滩镇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距今已有二百六十多年历史,初始为柴草交易场所,随后在其石桥附近,开设有二十余家店铺。乾隆三十年,正兴街上修建南华宫,之后再建关帝庙、文昌宫等。历史上,石板滩镇还曾修建有玉皇阁、观音庙、土地庙、川王庙、药王庙、水观音庙,以及广东会馆和湖广会馆等。清代道光年间,石板滩镇便拥有了“东山五大场镇之首”的称谓。五大场镇,即石板滩和甄子场(今洛带镇)、西河场(今西河镇)、隆兴场(今龙潭寺)、廖家场(今清泉镇)等。由于石板滩镇地处成都外东,其地理位置特殊,民国以前,为小川北古道的重要驿站,亦为成都东山客家聚居区域的中心地带。解放前系华阳县仁和乡,1954年划归新都县。1958年,成立高峰人民公社。1961年,改名石板滩人民公社。1981年,石板滩人民公社改为石板滩乡人民政府。1984年,石板滩乡人民政府改为石板滩镇政府。沿用至今。2019年撤镇设街道。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