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喜洲镇

拼音

Xǐzhōu Zhèn

类别

乡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云南省

所在城市

大理白族自治州

所在区县

大理市

名称含义

南诏时称“史赕"或“大厘城"。据《大理县志稿》记载:“……唐大历十四年异牟寻立功迁史城,贞元初始改筑羊苴咩城"。遂将大厘城作为拱卫羊苴咩城的北部屏障,很快就发展成为“邑居人户尤众”的重要据点,故称“史城",即“第二城"之意。滇记史城,即太和县喜赕,“赕’’即州的意思。厘读Xi,是“禧”的异体字,有幸福、吉祥之义。后便于书写,演变为“喜"。由于洱海西岸人海最长的陆地是喜洲镇。许慎《说文解字》说:“水中可居曰:州。后改“州’’为“洲’’,故称“喜洲"至今。因驻喜洲村民委员会,故而得名。

名称起源

因历史和驻地得名。

名称历史

元朝置喜洲。明清沿元制,也称喜洲,隶属太和县。1950年为大理县第二区。1951年为喜洲区。1958年分别属大理市东风人民公社和大理市红旗公社。1962年改为喜洲区。1968年改为喜洲公社革命委员会。1983年改称喜洲区。1987年改为喜洲镇,名称沿用至今。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