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系汉语,地名文化意义深邃,第四师广大职工群众对其有强烈认同感。以“花城”作为中心城区街道专名,寓意健康美好,传承四师军垦文化。
寓意为美丽的河川。
因山西大学座落在附近,学问荟萃之所,意即学府。
据传当初本地有一株木瓜树,且小镇处围有城墙,故取名为木瓜城,镇政府驻地于此,故得名木瓜镇。
因村内多姓何,建村后成为周围群众交易的集市,后逐渐形成自然集镇,故名。
乡政府曾驻地西邑街。相传,明初建崇信寺,明天顺八年(1464)在该地崇信寺前建街,称崇信邑。邑,本地指“小集市”;1940年崇信镇与尊义乡合并,各取末字合并称“信义”,后演变称“西邑”。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因其纳西族人口占其总人口的56%,境内又有玉龙雪山,故名。
明洪武年间,牟氏家族从山东利津迁往高密西北乡立村,取名牟家。明末因北侧建小牟家,改成大牟家。因镇人民政府驻东牟家(曾名大牟家),故名。
因该乡位于敖江南岸,故名。
据传,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娄星”和“氐星”在这里交相辉映,故而得名“娄底”。清康熙十二年的《湘乡县志》记载:宋熙宁间,灰箕铺(今清潭村)临涟水河一带建半边街商埠,逐渐形成集镇,并初具规模,称楼底市。之后曾名楼底、娄氏、娄底等,几经变迁。
原来是洛崖公社管辖的一个大队名称,来源于寨梧大队、隆大大队合并成一个大队,各取第一个字,称“寨隆”。
因所辖区域为县之治所,建县城的含义。
相传在晋代,东晋元帝时期满腹经纶的名士董京,于317—318年间来到宁浦郡隐居。一个秋夜,董京泛舟于江浒,忽见一仙人“乘浮槎(用竹木编织成的木筏)而来,横槎于浦,浮槎枝干扶疏,黑光照人”,董京谒见了这位仙人,后随仙而去。后来,人们遂把仙人停靠仙槎的江岸叫做“横槎浦”,把仙人乘槎而来的江称作“横槎江”,把这一带的江滩称为“横槎滩”。唐贞观八年(634),置横州,就以横槎江之名江南简州更名为“横州”,这是横州得名之始。
以白龙桥村得名。村东有白龙桥,村以桥名,白沙溪又名白龙溪,桥建在白龙溪上,故名。
因地处黄土岗而得名黄泥墩,取“黄墩”二字而得名,故名。
2001年撤乡并镇时,在原什林镇基础上设立退沙街道办事处。退沙古称仁义村,明代霍州设仁义都于此。明成化年间,将仁义村改名为退沙村。其中“沙”字,既指洪沙之沙,又协音烧杀之沙,故名。
明永乐三年(1405)彭、李、陈、付四姓由山西洪洞县来此地定居,因彭姓户大人多,故命名为彭村;因乡政府驻地位于彭村,故得名彭村乡。
1946年解放初期,革命烈士钱国平和高喜凤烈士在平凤乡驻地田家窝堡屯剿匪牺牲,为纪念两位烈士,命名“平凤”,沿用至今。
热门文章
长塘镇
沈荡镇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信丰县
八庙镇
中余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