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语,意为繁荣的花。

最早记载见明初,潞城县葛井乡成家川里。因当时以成姓户居多而得名成家川村(有成姓早期墓碑为证)。故名成家川街道。

香山以宗教纪念地峰顶有香岩寺而得名。

和平路(现和平大道)为纪念解放胜利,寓意“对和平生活的珍惜”而命名。街道因路得名。

“大垸”指垸名,“镇”指乡级行政区划。

境内从前有一深潭,潭水澄碧,俗称流碧塘,后因常年泥沙淤积,潭变成了滩,后人们取其谐音称为牛鼻滩。

崇仁,即取自崇祯皇帝年号。

镇名称因驻地“黄沙圩”而得名。黄沙圩又名黄沙岗,兴于明末,因建于满是黄沙的山岗上而得名。

因所在区域陈姓人家居多,且场镇位于河坝旁,故名。

辖区内有小河,名为沙河,故得名为沙河营。

该地名“文革”时期命名,带有红色印记,是工人、农民混合居住的区域。

清朝末年,地名已存在。原名化溪蛇场。“化溪”系彝语译音,意为岩脚。昔以“已”日赶场,故名蛇场。当地俗称蛇为长虫,又名长街。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老街毁于火,居民迁此。里人王、周二姓倡导修建桂香书院,人心向化,取“化溪”谐音化起。

屯南有5条小河流(砖城子河、邸家沟河、侯家岭河、吴货郎沟河、三道壕河)流经此地汇集成一条大河,河流突然转弯向东流去,一年四季水流不断。因这里是大河的起始点也是转弯处。

据民国本《荣县志》津梁表记载:古时在场边小溪上建有石蹬桥,因桥矮,遇洪期易淹没,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在原桥上又建石拱桥,桥成名为双石桥。场、镇皆以此为名。

所属村屯主要种植蔬菜,俗称“菜园子”。

“瓜什则”系藏语音译,意为姓氏名称,故得名“瓜什则乡”。

因位于梦笔河与虹桥河交汇处而得名两河口。

“四新”即为在时代背景下的“红色”风潮,即“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街道"意指市辖区的行政分区。

618 619 620 621 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