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溪东岸有福应山。以盂溪东岸有福应山得名。《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二:“福应山县东二里。为近郊之胜,亦名尽美山。”南宋《嘉定赤城志》卷二十二:“福应山在县东二里。阴阳家谓其居邑龙首,得地之胜。居人建浮图其上,自是取青紫不乏焉。上有尽美亭,其下枕溪,岩壑俱秀。张景修记云:仙居,邑之美者也,而一山尽焉。福应,山之美者也,而一亭尽焉。尽美亭者,非尽一山之谓,尽一邑之谓也。”

境内有座文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街道故以文庙命名。

绥佳铁路通车后,设有香兰站,故得名。

武穴原是名为邬家阅的小渔村,其地处长江流域九大要“穴”之一。本境有古湖,因有青林山和青林江名青林湖。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黄(梅)广(济)大堤筑成后,青林江湮灭,今武穴市域现代地貌形成。因古青林湖中有武山(寨)而将之改名为武山湖,同时将聚居人口已成市镇的小渔村定名为武(家)穴。前《志》记“邬家阅”取谐音名“武(家)穴”,隐晦了同用“武”字的深意。古人讲究“必也正名乎”。邑人选出同一“武”字,冠名于同境的古湖和新发展的小镇,立志互谕,实志纪武穴为英布揭竿起义之地。武穴之“穴”,本指“

《宏农杨氏七修族谱》记载;杨贞淑于清康熙年间从宁都县城北迁到此地,原名沙洲坝。后有周姓迁此建圩场,至乾隆年间已有店铺72家,成为较繁荣的集市。每年农历四月初一,各行各业相约聚会唱戏半月,同庆老官神生日,故名会同。

因原公社驻地魏庄,原名东林镇,且境内西南有得胜湖,故以“林湖”为名。

地处沟海铁路以东,寓意旭日东升的意思。

原名托克苏县,1941年因易与托克逊县混淆,更名为新和县。新和为汉语,“新疆和平”之意。

杨幺操练的操坪,后来就演变成草坪。

据史籍考查,李封源于秦汉之后,帝王授给臣子土地或封号为“封”,故李封有“李姓封地”之意。

富国街道境域原系渤海海域,经自然变迁逐渐退海为陆。相传在未形成陆地之时,有一巨龟浮游至此,驻足露背,久久不肯离去,遂成陆地,始名“浮龟”。元末明初,远方移民栖息于此,煮海、捕捞、建庄立业,人烟日趋稠密,改称“富国”,以寓富国强民之意。

“长庆”是辖区人民的美好向往。

三伏:指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一般指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段;潭:指比较深的水池。镇:指乡级行政区划单位。

因典故而得名。

传诸葛亮曾隐居南阳,其官至蜀汉丞相,爵封“武乡侯”。后世修建的诸葛亮祠庙,也以“武侯”命名。街道因此得名。

荻垛镇历史悠久,因唐王东征,大将薛仁贵率部驻于此,"荻草从生,土垛相连",故名。

相传,清代(1862年左右)此地建桥竣工时巧遇新娘花轿路过,认为新人喜事又新桥,遂命名为新桥。

林泉镇原名“狗场”,其名源于当时集镇赶集逢农历甲子的属“狗”日。民国时期建林泉乡,其名源于“林为水之泉也”这句民谚。

595 596 597 598 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