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境内“山有温泉、冬夏常温、四时如汤”的汤山得名。

清朝乾隆年间,因本村住有银匠,故名银号,因镇政府驻地在银号村,故得名。

辽应历年间,李氏同建南北二堡,统称李邻庄,此村居南,后更为南岭庄。因原驻南岭庄得名南岭庄乡。

因位于河口、三流、六安通商交叉处,得名岔路口。

“双河”指精河与博尔塔拉河。

地处弥勒市城东部山区,故名。

传明洪武年间,赵姓家族从山西洪垌县大槐树下迁至郑州西北须水河东,索须河南安居,由于此地沟壑较多,加之赵姓始居,久之将此地称为沟赵。

以镇江名胜金山命名。

明朝时有徐姓富户躲盗匪避居而来,搭草房栖身为舍,故称“徐舍”。镇以此得名。

藏语,意为“纪念错通”,错通为当地姓氏。以格萨尔王叔父曾在此居住的传说而名。

因设立街道办事处时,该地位于南充市经济、文化中心地带故名。

因街道辖区前身为珠江华侨农场,故名。据《珠江农场志》载:1951年国家为了安置被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区排华驱赶回国的难侨,在万顷沙办起全国第一个华侨农场。农场几次更名,最后根据农场地处珠江河畔的特点,取名“珠江华侨农场”。

“郢城”本指秦南郡及西汉郢县治所,此指行政机构名称。“镇”指县以下的政权机构。

传明洪武五年(1372)建圩,初址位于平吉村山尾自然村,后向南发展至今址,因圩上的人从未遭盗匪抢劫,故以“平安吉祥”意取名“平吉”。

因政府驻地鱼洞村,故名。因政府驻地有一洞泉出花鱼,原称花鱼洞,后简称“鱼洞”。

以“城下有金泉,其水若酒”得名。

因昔时上元观镇一带地势低,易受洪水和盗贼侵害,为了让老百姓安居乐业,选定今上元观老街较高地形建成堡,其址位于古乐城之南,故名南乐堡。古历每月上旬称上元, 下旬叫下元,道士在正月上旬修建起了道观便叫上元观,香火日盛,故地以寺名得名上元观。

清代曾在峁家堡子设立集市, 1952年将集市移至今乡政府驻地,相对峁堡老集市称新集。

570 571 572 573 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