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街道驻地位于原名“小白山乡”的红旗村,故而得名。

阿热吾斯塘,维吾尔语,中间渠之意。

意为常青的森林。

明代设置董卜韩胡宣慰使司,称为“木坪”,清康熙年间,由“木坪”更名为穆坪,故名。

位于满洲里市东部, 因其东侧有新开河流经而得名。

“凤州”为辖区内村子名称,该名称为辖区内有名为“凤州”村的镇级行政区。

原名“滴水堡”,原在白河南岸。明弘治八年(1495)在河北岸建村,因在“滴水堡”之后,故称后城。因镇驻后城得名后城镇。

因辖区主要为原猎德地区,故名。据说宋朝末年有位姓猎的将军到此,为纪念猎将军的恩德而取名猎德。

夏朝时期,太昊(伏羲氏)后裔有仍氏(亦称有任氏,任、仍古时同音)就在这里建立了仍国。周朝时期,仍国被封为任国。春秋战国时代任国先后隶属于鲁、宋、齐国。秦统一中国后,废任国而改为任城县。

以政府驻地村名(洪水)而得名。据《县志》记载,在唐代名为“横水”。又据古人传说,很早时,因村的周围尽是榆树、槐树林,成为“榆槐镇”,后因发洪,将树林冲光,因而得名洪水。

街道名源自俗称“布隔”。约300年前,在广深路西侧,有村名“莆隔”。在客家话中,“莆”与“布”发音相近,逐渐被称为“布隔村”。清咸丰二年(1852),在村南兴建丰和墟。1911年广九铁路通车设立布吉站,“布隔”遂被称为“布吉”。

因所在行政区域和工作职能而得名。

相传大约在200年前,有沙姓在此居住、起集,故取名沙集。镇以此而得名。

清光绪元年(1875)左宗棠去新疆路经此地,因种植柳树较多而命名为“柳树”。

因驻地紧靠秀延河,面临秀延街,管辖范围主要沿秀延河分布,而命名为“秀延街道”。

因国家冶金部第六工程队在此勘探采矿建厂, 因矿而兴,因矿而建,故名矿建街道。

因该镇临近淇河而得名。

高川位处巴山之中,地势较高,且境内父子河由北向南,折而东去,入石泉,汇汉江,沿河两岸形成川道地带,因而世称“高川”,故名高川镇。

543 544 545 546 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