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临泸沽湖而得名。

明、清时称北杨家集,因居民以杨姓为主,故称杨集。为与冯营乡的杨集区分,更名北杨集。

邓氏建村于马殿之侧,故名。

“永远安康祥和”之意。

额敏,蒙古语,意为马鞍。

因位于县政府驻地,因而得名。

清末光绪元年(1875),陈姓在此住过得名陈家老庄,后定居人口逐年增多,形成集镇取名老庄镇,故名。

来宾县名最早见于唐《元和郡县志》,该书载:来宾“在都泥江北,来宾水东,故以为名”。民国《来宾县志》云:“当时来宾县谓在都泥江北,来宾水东,是必都泥江在县南,来宾水在县西,水自北来,南流入都泥江也。今武东村南近都泥江,西阻雷溪,雷与来音近,雷溪必即来宾水,唐时严州附郭来宾县治必在此。”来宾建县后,县治最先设在武东村(今城北街道古三社区磨东村)东偏一里多的地方,位置正好在来宾水(曾名“雷溪”,来、雷都是壮语小溪的译音汉字)之东,故来宾是因其地处来宾水以东而得名。

贤人集聚之意。

隆化县城中有一条最繁荣且历史悠久的街道,距今已有1543年,名为安州街。 为传承历史,振兴隆化,故以安州街命名。

余氏曾在此修建关帝庙,故名余关庙,简称余关。

大椿乡境内有一株高八丈、杆粗丈余的椿树,取其名为行政区域名称。

乡邻和睦,其乐融融。

因境内有一座观音菩萨的庙宇而得名。

因辖区辽太平年间设漷阴县,故名漷县镇。

魁圩,此地原名为“三班”,因建“文魁”庙后,改名为“峒魁”,壮语“峒”是这一片之意,“峒魁”就是有文魁庙的这一片地方。后来开圩设集市,遂名“魁圩”。

“西秋”,藏语“嘿邱”,意为“太阳照着的地方”。

因此地土质肥沃,兼有煤、铁等各类资源丰富的条件,而命名。

424 425 426 427 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