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乡级行政区单位驻地在香屯村,乡依村名,故名。

传说陀龙山(也称沱头山)山脚下有山泉。泉水来自村底下,又为兰泉河源,即唐水源头,因而得庄名唐水头。也称唐子头,今称唐自头。

因本辖区工农大街而得名。

原瓦房店自然镇属安康水库淹没区,1984年瓦房店镇迁建于此,因此地火车站名向阳火车站,镇名随之名为向阳镇。

忻州一名来历含义有二说:一说,相传汉高祖北上抗击匈奴,兵困平城(今大同),突围时大军南撤,到忻口方摆脱追兵。高祖破愁而笑,六军欣然如归,因“欣”通“忻”,忻州之名由此而生。另一说,据(清)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因州界忻川口为名也。

“措美”意为“湖的下方”。

据清光绪《诸暨县志》卷六:“璜山,山在狮子山下,有坟思庵,宋黄杞庐墓处。山形如璜,故名”。原名横山,相传南宋抗金将领黄叔温在襄阳之战中阵亡,其子扶父柩归葬于开化乡狮子山下,并筑一小山,山环如璜,故名璜山。后黄氏子孙为纪念先祖,遂把横山改为璜山。

此地为三角形,状似犁田罐头,故名。

相传,从前这里的人们受异族压迫得难以抬头,后因盼望抬头的日子终于实现,故取村名抬头。“抬”渐写成“台”,该村按方位冠“北”,称北台头。北抬头村为自然村,后分为台前村、台西村、台东村、台后村四个行政村。北台头乡政府位于台前村,以驻地自然村北台头得名。

因地处信江南岸而得名。

“闸口”指剅闸;“镇”指行政区划单位。

据金氏墓碑记载,尚岩村建村于明朝,称桃花村。因濒临西泇河,清朝易名上沿,后书写为尚岩,又因与南部尚岩对应,故名。并沿用至今。镇以村名。

古此地有永宁里,义为永远安宁。清道光元年(1821)避上讳旻宁改永宁里名常安里。常安之名由此而始。常安与永宁义同。1935年设常安乡。

按照乡镇所处地理位置,嘉绒语“大河边,低谷地带”翻译为“集沐”而得名。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地方士绅集资在境内川心港中部建起石桥,名西来桥,由此得名。

韦氏族人最早定居此,清嘉靖年间,设立集市,称韦里集,故名。

香山,相传春秋时期吴王于此种香而得名。因位于香山南麓,故名。

罗坪乡因乡人民政府机关驻罗家坪村,故取“罗坪”为名。

395 396 397 398 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