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政府驻地位于五峰山之南,山之南为阳,故名。

清道光年(1832)有姚姓三佃户在此立伙房种地,后人口增多,故名为姚家房。因镇政府驻姚家房得名姚家房镇。

当地居民希望该地的发展如星光灿烂,人们温文尔雅,由此而得名。

含天长地久之意。

隋代置县时沿其西北“汉代堂邑”之名,称堂邑县。1984年,称堂邑镇。

“高铁”即高铁枢纽高铁站。

相传明末有一白姓县官出巡在此下马,故称下马圈。因乡政府驻下马圈得名下马圈乡。

锡矿山位于湖南省冷水江市北部6公里处。明嘉靖年间(1541年),村民在山上发现了一种银灰色的闪亮石头,误认是锡,故命名为“锡矿山”。光绪23年,湖南巡抚陈宝箴命其下属采回样品化验,方知此矿石乃锑矿,而非锡。但锡矿山名称,就这样将错就错沿用至今。

原名“希哈高勒”,“石哈”是“希哈”同名异写,意为“挤、拥挤的”。因该河的有一段水是从几块石头缝隙间拥挤而流出的,“高勒”一词,汉意为“河”,遂称“石哈河”。

因毗邻荣光路,故而得名。

古时因濒临颍水(今颍河),得名临颍。

宋绍兴年间何德通自清江县青水洲司马伍桥村至筠州做官,后卜居于此,沿名伍桥。圩址原位于附近白鹭圩,1941年被日军烧毁,移于今址建圩,又名伍桥何家。

清代称书店街,光绪年间街分两部分,该街居北,称北书店街。街道以街名,称北书店街道。

因位于杨家杖子郊区而得名。

黎明,壮语Laeqminz,“黎”指板栗,“明”指木棉。因当地曾多种板栗树和木棉树,故名。

因清初由吴姓人主持兴场,故名。

原名“印河铺”,清代同治年间始建场镇,取“清吉平安”之意,故名。

井口,来历有二种说法。一是明末,因境内建有盐井,习称井口;二是传闻井口场横桷树旁有一饮水井,常有蛇出入,人疑为蛟龙出海,易遭洪灾,因此用锅盖井口,故名。

219 220 221 222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