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恒,彝语,意为互相争夺的地方。古时此地是兵家互争之地故名。

明天启年间建村,后成集市。集市中心立若干石柱供卖羊者栓羊之用故取村名为羊桩,后演为羊庄。又传春秋战国时政治家、著名商人范蠡隐居陶山见此地草肥水美,于此养羊,得羊桩之名,后演变为羊庄。

《内黄县志》载:田氏之名由古“天乙”(商汤王之名)演化而来。传商汤王天乙曾在此修养生息,为民谋利,故有“天乙村”(今汤王庙)。明初迁民仰慕这一古地名,所建村落多以“天乙”命名,故有“西天乙”、“南天乙”、“东天乙”。后演化为今西田氏、南田氏、东田氏。

因辖区内有辽代清凉寺(原普寿寺)而得名。

因镇政府驻地位于东升场,得名。此场的街道朝向东方,旭日东升之时,阳光绚丽照通街面,因此得名东升场。

“森多”指从茫拉沟岔出的达布江、火角尔和青果雄三条沟的岔口或三条沟河流汇集处,故而得名森多镇。

因该街道地处市区内河以南,故名河南街道。

明初,郑姓扩居于此,此处有一湖,有大量的沙,得名沙湖,后因填湖改田,就演变成沙田。以镇政府驻地沙田得名沙田镇。

相传汉代时这里还是一片旷野,晋豫官道由北向南穿越。西汉名臣鲍宣流放上党后,其长子鲍永便在路边开设了一座车马旅店,很是兴隆。之后店铺和居住户越来越多,遂形成村落,名为鲍店。镇政府驻地,故名。

因明朝为便利转送信件,每五里设一墩,十里设一铺,且此地为铺、路、站的中转铺,得名总转铺,此地是明代北京至南京驿道上濠梁驿与红心驿之间的总转铺,也是凤阳府东南铺道上的重要驿站,后称总铺。故名。

名为永坪的乡级行政区域。

据民国《许昌县志》载:“传齐、梁时有五烈女为避兵乱不受辱而死,葬此。”昔日许州至鄢陵古道经此,设有店铺,故名。

彝语,松山下的平坝(通:松子,红:山梁,甸:平坝)。另说,此地处交通要道,明、清两朝曾设驿站于此,有“拖”姓和“洪”姓开设客店,称为“拖洪店”,后写为“通红甸”。乡人民政府驻地通红甸社区,故名。

勐班系傣语名,据清道光十六年(1860)《威远厅志》记载:九江土司嫁女与威远土司,以地陪嫁,因名“勐班”。勐为地方,班为送给,意为陪送之地。又据傣族经文记载,古称“勐班”为“班塔腊地”,意为圆形的坝子。

“塔玛”意为红旗。

“曼来”:傣语,是“曼盾来”的变音。“曼”:村;“盾来”:黄秧树,即黄秧树村,以旧时在黄秧树旁建村得名。镇人民政府驻曼来社区,故名。

因辖区内有一块三角地而得名。三角地以老茶亭为中心,一条街至墓背,石路通寮背岭,一条路到培兰书,形成三角状。

花溪村古称花鸡寨,因境内有一条溪水常年流淌,遇暴雨涨水短时间内就由浊转清,且两岸长有各色山茶花,众称花溪,乡名由此而来。

2205 2206 2207 2208 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