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935年建叶赤铁路,在此建火车站,因风沙较多经常掩埋路轨,初上报“沙子车站”,后误称为“汐子车站”,后借车站名将此地命名为汐子。

因地处洛南县保安街而得名保安镇。

以白浦江边的码头而得名。据传,古时长江下游除了长江主干道外,尚有两条支流,一是位于长江南岸的黄浦江(从上海入东海),还有一条就是位于长江北岸的白浦江。后来在白浦江的江边,有人用蒲包灌泥筑成了一座码头,浦头之名便由此而来。

据《陕西地理沿革》载,宋代(960-1279),该镇位川谷,因取长安久宁之意得名宁谷镇。明末,宁谷镇废,遂建村于照金山麓,村取山名是名照金。因镇政府驻地照金村而得名照金镇。

唐代刺史元公由青洲去桂岩梅峰(指天桂岩、梅坞尖)游玩,见群山排列,取名为排山。以驻地排山得名排山镇。

因罗秀街罗姓人居多,且建在河边,风景秀丽,故名。

该地名以驻地花桥得名。

域内有原解放路(现解放大道)南北贯穿,故名。

因位于铜陵新城区范围,以有效承接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社会事务,以其行政职能得名。

因管辖范围主要位于凤城新区,故名“凤城”,与老城区“龙城”相呼应,取“龙凤双城”的美好寓意。

因有南、北两村,此村居南,得名南庄,筑寨后改称今名。

因圩场位于大垌村附近,“大垌”即大片水稻田垌,故名。

明代洪武初年,冀北庄向南迁移1公里另建新村,故名。因镇政府驻地新庄村,得名新庄镇。

因境内有一座灵官殿,故名。

据《春秋左传》记载,周敬王十八年(即鲁定公八年,公元前502)夏天,齐国出兵进攻鲁国西部边远之地。晋国士鞅等率兵前来援救鲁国,鲁定公在瓦地与晋国救兵会师。事后,人们为纪念这次意义重大的会师,便在原会师地的高岗上建造了 一座亭子,俗称“瓦亭”,此地称为“瓦岗”。据西晋史学家杜预注释:“瓦,卫地…,东郡燕县(即现在滑县牛屯镇一带)东北有瓦亭。”又据《春秋大事年表》载:“卫辉府滑县东南瓦岗集,即古瓦亭。”史学家杨伯俊在其《春秋左传注》中说:“瓦,即今河南滑县之瓦岗集。”因为这里曾为“瓦”地

因辖区内有桂园路,故名。

该地名是苗语、汉语地名为名称。苗语地名为叭固,“叭”译汉语意为山洞,“固”译汉语意为蛙,以原镇所在家柳江自然村旁一石洞水井有许多岩蛙而取苗语地名为叭固。1958年建成一座水库,融汇了三条山涧小溪,比喻水库变成江而取汉语地名为山江。

因驻地街圩地形似龙头而得名。

2172 2173 2174 2175 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