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晋江市规划,新设立的西园街道境内将建为教育园区、汽车工业园区、蔬菜基地园区,并位于中心市区之西,故名西园。

郭仓原名朱家仓,据传明初(约1368-1435)朱、郭、陶三姓立村,朱家人丁兴旺、家资巨富,建有储粮大仓,故名朱家仓。明末(约1600-1644)朱姓败落,郭姓子孙繁盛,渐成大户,至清朝中期(约1662-1795)改朱家仓为郭家仓,解放后始名郭仓。

原人行马驮往来时,此地为云县和临沧两县的交通要道,来往客商的马帮常在此歇宿,成为货物堆放的驿站而得名"马驿堆"; 后因“马”与“蚂”同音,“驿”与“蚁”同音而慢慢演化为今名“蚂蚁堆”。现因乡政府驻蚂蚁村,故名。

该村较早村名叫“东埠山”,后改称“东凫山”,此名最早见于光绪年间《峄县志》,其《山川志》载:“……又西五十里曰凫山,俗曰‘鹰山’,且东麓为东凫山,西麓为西凫山,皆以山得名。”而民间传,早在明万历年间,贾三近为编纂《峄县志》而考察村庄时,认为“东埠山”不妥,因为村西北是凫山,改称“东凫山”,其西麓村庄遂用“西凫山”。因政府驻地位于西凫山村,故命名凫城镇。

永乐,又名“乌洛”,苗语﹝欧六﹞音译。“乌”苗语意为河,“洛”即河名。

“欧阳路”系该乡级行政区域内主要道路名称。

据《吴氏家谱》记载,宋代称庐山,后因村东鸬鹚庙香火繁盛,遂以鸬鹚名之。

因境内稻香楼宾馆得名。

万历《莱州府志》载 :即墨县通莱州驿道 ,即墨境的第四铺是段铺岚(在李村、周戈庄、长直三铺之 北) ,故当时此村称四铺岚 ,两铺之间为段 ,为与总铺区别 ,铺又称为段铺 ,故称段铺岚。(此村依 岭面洼 ,每多水汽 ,故称岚)后演变为段泊岚。因镇驻地在段泊岚村得名段泊岚镇。

相传金泰和年间(1201-1208),以蔡姓为大户在此定居建村,当时分为南北两头,称南蔡北蔡,后来分为南北两村,该村位于南蔡北,故取名北南蔡。因乡政府驻北南蔡得名北南蔡乡。

因建场于山上,从四面爬坡赶集,故名。

“常熟”之名,源于大同六年(540)以南沙县置常熟县,据元至正间《重修琴川志》载,以“土壤膏沃,岁无水旱”得名;明万历间《皇明文献志》以县内地势“原隰异壤,虽大水大旱,不能概为之灾,则岁得常稔”,故名。

该地名意为林中深处有一洞。

磨刀石,古名为勒珂,意为磨刀石。

该地原有沙洲形似凤凰,故名凤凰洲。

播阳镇因境地明代为贵州管辖;清同治年间(1862年至1875年),划拨湖南,称“拨阳”,侗语译为“山之南面”。后更名为播阳。

因驻地老竹村,又少数民族中畲族人口较多,所以命名为老竹畲族镇。相传大王公以手捏竹即裂,然此地毛竹不裂,则定论曰:嫩竹青青老竹黄,故名老竹。

相传此地历来为军事重地。一说春秋时,晋国大夫荀吴伐鲜虞,在现在的中卫乡吴寨村屯兵,并在附近建五卫,即东卫、西卫、北卫、南卫和中卫,吴寨和中卫村名由此而来;一说战国时魏将吴起在现在的中卫乡吴寨村安营下寨,故名吴寨,其中军帐所设之处为中卫。因乡政府驻此村,故得名。

2033 2034 2035 2036 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