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称“勐卧”,傣语“勐”为地方,“卧”为井(景,谐音),意为盐井之地。1912年3月,改为威远县。1914年,云南国民政府命令将威远县改为景谷县,意为威远江畔之城。1985年12月25日,成立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曾用名渭川;因地处溪东溪、竹贤溪、吴村溪汇合处,古称清泉溪;环山流水清澈,也称渭水,寓意为怀念先祖,先民为渭水流域迁徙而来;渭水两旁有大片良田且土壤肥沃,故名渭田。

因辖区在漓江东面,漓江在宋代称东江,故名。

“东新”指东新店,又指大新镇以东,“乡”指行政区域名称。

撒瓦脚为嘉绒藏语,意为“下边的沟”。此地地处于沟的下方。

因位于黄河北岸,南临黄河而得名。

濮阳古称帝丘。春秋时期卫成公迁都帝丘,凡388年。战国时期因帝丘位于濮水北岸,水之北谓之阳,故得名濮阳。

活龙原来叫火龙坪与我们乡镇另一个地方海龙坪相对应,后来觉得火龙不祥,所以谐音改字活龙坪

当地方言“提”和“黎”同音,故老一辈人也称“黎蒙”,意为黎族群众聚居之地。

明宣德三年(1428)为沈丘县治所在地,1950年县治迁往槐店,1962年7月因此地为旧的县治驻地,故更名老城。

贺姓居此,筑高墙围畜圈,称贺圈村,因原镇政府驻地位于该村得名贺圈镇。

在禹时代,襄垣属冀州之域,到虞舜时,为并州之地;春秋时归属黎国;战国初,赵、韩、魏三家分晋,襄垣始属韩国,后归赵国,因而历史上有古韩之称。镇政府驻地在此,故名。

因境内有五指峰、向日峰、青云峰、紫微峰、马蹄峰、羊角峰、云祖仙、三星峰、太乙峰等九座山峰,故名。

因驻地前鹤山得名。驻地前紧邻鹤山,山形似仙鹤,以此命名鹤山。

新命名,沿用原先地名

因驻地名称而得名。

在武阳之地设立的乡镇。

是古驿道上宁乡至长沙必经之第一铺,故名历经铺。

2030 2031 2032 2033 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