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柳最早的名字是叫拴船柳,上世纪20年代初,现在的春柳还是一片汪洋大海。住在这里的渔民,在岸边竖立了很多柳树桩子,用来固定渔船。那些柳树桩子就在现在的耐火材料厂一带,时间久了,渔民们把这里叫做拴船柳。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音变,拴船柳叫成“三春柳”。为书写方便,把“三”省略,便成了地名春柳。

以原沙田名绅余址山之号称谓“址山”,圩从其名,镇名从之,故此命名“址山”。

秦惠王移民万家“实边”置“南安”时,便先设有“泾口戍”巩固边防,得名。蜀汉章武二年(222),蜀汉将军陈曶、郑绰在南安峡口生擒了黄元,平定了这场叛乱。此后以“两山对峙,一江中流”的自然景致将“泾口戍”改名为“夹江戍”。故名“夹江”。

徂徕亦名尤徕,徂徕之名始见于《诗·鲁颂·閟宫》:"徂来之松,新甫之柏。是断是度,是寻是尺。”后"徂徕"指生长栋梁之材的大山。以境内有徂徕山而得名。

因该街道位于火车站前面,故而得名。

原名隆龛山(又名明月山),俗称漏水山,唐时因避唐玄宗名讳,改名崇龛山。

振华取振兴中华之意命名,且振华路为其辖区内主要道路,故名。

相传明嘉靖年,戴姓家族兴旺,于富顺至隆昌 的要道建有一土地庙,并立有石刻 “戴家寺” 而得名,原为戴寺镇,长期简写为 “代寺镇”。

清时名塔(塌)土坎,因附近土质松软雨季常坍塌。后雅化为“大渡岗”,故名。

在金沙江边有一块一马平川的坝子,从东南方平地镇流淌出的大河和从西南方中坝乡流淌出的小河在坝子中交汇一起,两条河绘成一个绵长的“人”字,再蜿蜒流进金沙江。这“人”字的一撇上就是街市。故以此命名为“人河”。清乾隆年间,当地两豪绅争霸,一起上书衙门,一场官司双方破产,乡民遭殃,后来人们渐渐认识到和睦相处的重要,故将“人河”改为“仁和”。

因早年此地木瓜树颇多得名。

因镇政府驻地无极而得名。北魏太和十二年(488)毋极县迁治于此,之后历为县治。

传,明代前在此设立驿站,驿站设有喂马的石槽和马匹,后驿站废置。明嘉靖八年(1529)张氏迁居于此,以喂马的石槽定村名。另传,西汉末年,王莽追刘秀时,刘秀曾在此用石槽饮马,并留石槽一个,后成集,故名石槽集。

石子坝早年叫后槽坝,据传唐代发生一次特大洪水,将泥土冲刷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一些石子,故名石子坝。

清乾隆五年(1740),孙、周、谢三姓由山东济南迁此立庄。因该村南、北各有一个大岭,多石崖,故取村名大石岭。由此得名大石岭乡。

因境内有老河与侍郎河两条河流在此交汇而得名泉交河。

因地处和平河与浰江河汇合处,故名合水。

此地原为磁湖一叉湖,先前磁湖直接连接长江,丰水期江水漫至黄荆山北麓,枯水期江水退出形成水草地,当地百姓在此牧羊,故名牧羊湖,社会发展湖叉逐渐被陆地取代,现为牧羊湖街道办事处驻地。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