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蓬街,壮语 Gobungzgai,“古 go”指棵,“蓬 bungz”意为搭棚,“街gai”指街圩。传古蓬街原有一棵大树,因商贾在树下搭棚摆摊而得名“棵棚”,后发展为街圩,雅化为“古蓬街”。

因花山境内有人人知晓的花山仑,故取名花山街道。

意为镇前有两山对峙,形如门户。

以明朝设立沙营长官司名称命名.

因地处坪地自古盛产苎麻,故名。

因驻地位于建设北大街而得名。

因境内有村庄张李集,据传过去有张姓、李姓几户在此设店经商,以后不少居民陆续迁居于此,遂成小集,因名张李集,故得名。

“阿朗”意为“坚硬沟”。

西晋尚书郎束皙曾在此开馆教书,死后葬此,并建有束公祠。后人为纪念他,起村名为束馆。因自然村“束馆”得名束馆镇,镇政府驻地西束馆为“束馆”分出的行政村。

百合,壮语 Bakgap,“百 bak”指口,“合 gap”指汇合。百合意为“汇合口”。百合街传清乾隆年间(1736—1795)始建,因地处两河交汇处,故名。

早年有阎氏在路边开店,故驻地命名为“阎店”。因政府位于此而命名乡。

思南之名源于历史上的建置。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从镇远移治思南宣慰司于“水德江”,思州遂一分为二。因为“水德江”在思州之南,故名“思南”之称,由此开始,即《黔史》载“二田分,据思州地,以其南为思南也”。

1949年前,九和称“九和市”。相传原名为“九墩埔”,后刘和师设店开墟逐渐发展,后人为纪念他,将地名和人名合称为“九和”。行政中心设立在九和墟,故名。

因前黄寺而得名。

因治内有都濡水(今长溪河),故而得名。

旧称乞塔城,是西府李上司驻地,因当时居住在此地的居民多为田姓,故得名。

因辖区内有一条肖家河穿过,因此得名。

驻地高楼村因古时高姓多得村名,位于微山湖西南部,古运河两岸。

1864 1865 1866 1867 1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