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前,白城市的商铺集中在此地,资金流动频繁,因此得名为“官银号”。

原名前场关,山高箐深地险,为邻县往来要口,山区集市,明初设前场巡检司防,得名前场关;后简称前场,故而得名。

因人民政府驻地位于原名“盘塘村“的盘龙桥得名。

赖姓迁居于此开设店铺,故名。

满族兰旗贵族居住此地。

“乌斯太”系蒙古语,意为“有水”。

因所辖汾口村而得名。古称“昏口”。

良邑原名“良埜”,为繁荣昌盛之意,后因“埜"生僻改为邑。

乡政府位于长岛综试区北部的大钦岛上,以岛而名。

因贵港市位于西江中游,是珠江—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西江街道是以西江命名。

原中心村东侧有一条大道。

古时此处为古刹大会的一条大街,居民多以织罗底为业,称织罗,演为只乐。

因县城接官殿东南300米处的河道石岩下,有两个泉眼,泉眼旁石壁上分别有古代石刻“屈泉”、“龙泉”,泉水清澈甜美,水质优良,水量充沛,且一直是石楼县城的主要水源,为石楼名泉。故新乡镇被命名为灵泉镇。

以县政府驻地得名。原名赊旗店。清乾隆二十年(1755),改称赊旗镇。1965年,以驻地镇名谐音称社旗县,寓“社会主义旗帜”意得名。

因据《宾川州志》载:明弘治7年(1494)筑城置宾川州,设大罗卫指挥使司。清顺治十六年(1859)裁卫归州。因是州府所在地,故而得名。 又名“白霞城”。

原名马房沟,向以骡马交易为盛故称。1933年,因失火,重修街道,取衰落后兴盛起来之意得名。

以槲桲椤林的谐音,取名户埠村,后演变为户部岭,简称户部。

据传,从前此街东有一富户,某天请人插秧,并话“谁能一天栽完我家石九,愿把女儿许配与他”,结果,有一青年答应愿栽此田,当栽到傍晚,剩天寥寥,主人见此事已定时,便令其女送茶水,青年见状猛直腰身,不幸断肠命绝。事后该女终身未嫁别人,后人为念其贞节,在田边小河上修一座石桥,取名与儿桥(“与”系该女许配之意),街位于桥旁,取名与儿街,建国初,建乡于此,取名与儿街乡,后改为与儿街镇。

1850 1851 1852 1853 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