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镇政府原驻位于码头村,故名码头镇。

因位于县城西边,故名“西城”;另一说,乡政府驻地名“新桥”,“新桥”当地方言与“西城”发音极似,后讹为“西城”。

明洪武二十六年初(1393),设广宁右屯卫治所。

因境内明代古迹环翠楼而得名。

自古有杨姓居住在山沟而得名。

因地势平缓得名。

取万古长青之意。

依据兵团团场统编番号,以团场为单位编排的数字作名称,团部驻地西古城,意为“清朝末年有人在此地开荒种田打造城堡,后玛河干枯,耕田者离开此地,留下了古城堡。”所以叫西阜城,后改为西古城。

因此地以东的东村山岗上有明代建的雄伟壮观的“东头大庙”一座,故称作高庙。

相传,数百年前此地是一荒滩,赵、董、杨三姓由广陵(扬州旧称)迁来首居,后因水陆交通方便,逐渐形成集镇。三姓因思念家乡,合议定名为“广陵”。

清乾隆年间兴场,此地属多民族杂居,人们希望各族同胞能“仁义友爱,和睦相处”,取名仁和。

盆地形如“池”,以盆地地形特征为名。

因管辖区域为古秦州五城中的大城而得名大城街道。为区政府驻地。

《横塘古氏六修族谱》载:古柏庵于南宋淳熙年间从古楼岗迁此建村。以古姓根基深厚之意,谐音称固厚。

余姓由临川县秋溪迁此,历传30代。 此处原为一片芦茅丛生的荒地,始称芦茅洲。后因种植梨树甚多,以此称梨溪。

沿松花江南岸而建。

唐武后天授二年(691)改漳县为武阳县。“武阳”称谓即源于此。因驻地而得名武阳镇。

此地原为古漕运河码头所在地,因设有店房供行人住宿而得名“码头店”;后随古漕运河的变迁,这一带形成大片沙坨地,讹传为“马坨店”。因乡政府驻马坨店得名马坨店乡。

1749 1750 1751 1752 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