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有大石拱桥横跨湄水,为湄水航运埠头,故名桥头河。

最早张、陆、刘、陈4户人家居住。

因辖内沿海有麻斜村,以村名。古越语“麻斜”意为海边的村子,由古越语本意而来,故名麻斜。

唐孝子郑兴割股奉亲闻名于朝,唐太宗李世民敕改永安县为孝义县,改郑兴所居故里永安堡为大孝堡。

“高东”系位于浦东名镇高桥镇东面。故名高东镇。

因祖先在村侧开垦一块600米长的田而得名。

辖区内有庙宇名东岳庙,镇以此为名。

该县地名来历有五,其一,因郇侯之封而得名清同治《三水县志》说:“汉景帝二年,循郇侯之封而置郇邑”。其二,因栒邑塬而得名(《陕西地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出版)说:“因县北有栒邑塬而得名”。其三,因产栒木而得名《陕西地理沿革》说:“因境内山地盛产栒木而得名”。《抗战以来的陕西旬邑》(国民党旬邑县政府1945年向国民党政府上报的一份材料)说:栒木“为县命名之所自也。”其四,因城寨乡聚而得名(《以陕西省为例探索古今县的命名的某些规律》,后文简称《探索》,《陕西地方志通讯》1984年9、10期

与汾河东的长风街对应,长风街,取“乘长风破万里浪”之意。

“东岳路”为辖区内道路名称,“东岳”来自此地古时寺庙“东岳庙”。街道:市辖区的行政分区。

下辖丁坊村、罗坊村、下坊村,故名“三坊”,“三坊乡”指取名为三坊的乡镇行政区划。

清乾隆年间歇马村民在村东锦江河东岸建圩。称东城圩,寄意“东成西就”。镇因圩名。

清初唐河水运发达,此地为水陆码头。康熙二十九年(1690)知州潘云桂为招徕流寓在此设店,因商业兴隆,人口增多,为祈求吉祥得名兴隆镇。

传说明末红巾军领袖郭子兴在此兴建大片住宅,人称郭墅庄,故名。

意为明朝时期的驿站。

因境内溪沟名五龙溪涨水时冲积泥沙成坝,得名龙沙坝。

因辖区内有山峰名“翟山”,故名。

相传,当初有队官兵侵扰到此,天空骤然狂风大作,时飞沙弥漫,遥墙好似一堵墙,挡着去路。觉得此村“谣巧”便仓皇而逃。沿称遥墙,设镇时以村名,设立遥墙镇,后分出遥墙街道。

1731 1732 1733 1734 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