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大部分村坐落澧水南岸的高山坪地,故而得名。

阿克萨来,维吾尔语,意为美丽的白房。

此处曾遭洪水冲击,区域内自颜家湾到漏明井形成一冲,洪水流入威远河,骡马帮将威远煤炭运至自贡时必经此冲而过,故得名马冲口。

明代此地称大哨,清代驻扎过大兵营,故名。

因其地处沙塘川河以西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故而起名西山乡。

相传北宋时期福建莆田王泰宦游至此定居,因选址“军铺”(随军眷属圩场)后面,故名“后街”。此后历代人口繁衍,百业俱兴,人才辈出,又因民风淳厚善良,生活丰厚富足,称“厚祥街”,其后简称“厚街”,故名。

此地境内有一座长2米,宽1米,高500米以上的石板桥。

明永乐二年(1404),赵氏祖先奉诏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此地居住。后陆续迁来一些居民,人口增加,故取名增村,至今。因镇政府驻增村得名增村镇。

城关镇是我国历来对县政府所在地的通称,即“县治”之意;新中国建立后,全国各地有很多县使用“城关镇”作为县治所在地(县城) 的行政建制,因地处礼县城区得名礼县城关镇。

据传,古时该地四周一片汪洋,此处乃是一停船码头,故称“港”。方言读(Jiǎng)。因地处上港下游,故名下港。因镇政府驻下港村而得名。

藏语,意为“波斯大卡山下面”。

原景谷县振兴乡与太和镇合并,取首字而名“振太”。

“拉仁关”为藏语译音,意为“神山颈部”。

十家自然村,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康熙将其女和硕端静公主嫁于喀喇沁右翼旗多罗杜陵郡王扎什次子噶勒藏,康熙四十九年和硕端静公主薨,暂葬于王府附近汤土沟,康熙五十八年移陵于白勒图地方,并派十户满族人家在此看守公主陵,逐渐形成村落,得名十家,以后逐年族属繁衍,满族逐年增多,故名。

辖区内有奇山,以此为名。

2013年下关区与鼓楼区合并,设立新鼓楼区。为保留历史地名,将原下关区政府驻地街道阅江楼街道更名为下关街道。

水泉镇原有一处水源为泉水,一年四季长流不息,故名。

万物为宝,丰收如山。

1726 1727 1728 1729 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