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绍兴初,杨再兴起事,社会动荡。南宋立新宁县,意“绥靖康定之后,不可不有新之宁之也”,有祈求安宁之意。

因当地为板楯蛮首领、五胡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宰相、道教天师领袖“长生大帝”范长生的故里,为作纪念,故名长生。

“赤水”,指赤水圩。古时旴水流经该处,河窄水深,清冽如银,故雅称银溪,亦称白水。因是赣闽孔道,“四方行旅所聚”而成圩镇,称白水圩;1931年苏区建立红色政权时,为示赤化,改“白水”为“赤水”。

因明末淤成沙洲时,形状似三角,故名。

以镇政府驻地何官村命名。

清中期建圩时,因处松山坝河边,方言松树称之为枞树,河边称之为河沿,合为枞沿,谐音雅化为崇贤。

西周(前1046-前771)时期建村,据传,村中一贵族姓傅,在此盖一楼,村即以此楼得名楼村。唐代在村西建釜山寺,该村已称楼村,清代简化为娄村。因镇政府驻娄村得名娄村镇。

村始建于北宋,因该地周围黄蒿草较多故名黄蒿村,后因战事村毁。据传,当年只剩一户人家,又成村落后,取名留村。因镇政府驻留村得名留村镇。

以驻地南锦屏山(又名锦山)花繁如屏得名。清顺治《崇信县志》载:“此山每逢春夏之季,花木繁盛,绚烂为锦”,亦因建城时“南无城垣,上列女墙,居然崇墉峙立,为一邑屏障”。

传为古代屯兵养马处,围以栅栏,故名。

1950年2月设乡时,乡政府驻地塘里陈村,因当时新中国刚成立,故冠以“新”字,称“新塘乡”。另据1984年版《萧山县地名志》载,相传宋代塘里陈村东面“有块田畈,地势低洼,称镬底畈,当时曾筑起一条围塘,取名新塘”,乡以此得名。街道沿袭乡名。

燕子山,山形似飞行的燕子。该街道南侧正对燕子山,故名。

因地势高亢,旧称龟山。历史上为黄河流经区域,夏秋期间河水漫涨至此而止,金代于此设镇(军事驻防机构),故名定水。

因原驻地莘畈村得名。1970年因建莘畈水库,莘畈村被淹,驻地迁至姓李,后又迁至祝村,而乡名沿用。

因所在位置处在白土地带,故取名为白庄。

意指金川县大渡河东岸。

因地处微山湖畔而命名。

策勒,源于汉代地名“渠勒”,属古于阗语。《西域同文志》释为“引水入境”。《西域图志》作齐尔拉,又作齐喇。

1644 1645 1646 1647 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