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西一路曾被分为三段,《西安市地名志》载:“清乾隆年间,因西段有岳武穆庙得名武庙街。中段在元代称为马巷。”东段在1929年得名崇孝路。1947年将东、中、西三段合并命名为崇孝路。1949年7月,以解放路西侧道路顺序排列更名西一路。
据传,西汉年间此处有一村庄。因过去新泰、泗水和莱芜县西部地区的人们去济南时必经此村,需入山行三十五千米山路后才到达济南,返回时出济南又入山区,经此村后进入平原。当时此处成为往返济南的入山、出山之口,取名山口。因镇政府驻原山口村(现分为山口南、山口北、山口西、山口东四个村民委员会),故名。
“八岭”指八道蜿蜒起伏的崇岭;“山”指山体;“镇”指区管辖的基层行政组织,相当于乡一级政权。
1571年河阳县(今澄江市)设前、后、左、中、右五卫所,编户六里,卫下设前、后、左、中、右五个千户所,每所1200余人,千户所下设百户所,每所120余人。这样层层节制来加强统治,按方位因其在城的东面,故名“右所”。
明代黄河多次决口,此地为开封到黄河工地的交通要道,是营河官员差役寄宿之所,得名官场,演为官厂。
因该街道辖区内有面积较大公明水库,故取名新湖,寓意“创新湖畔”。
村民以商姓居多,所处溪流以商姓得名商家源,且村落处商家源的上游,故名里商家。
位于胶水以西,古代在此设胶西县,以古地名胶西县命名为胶西街道。
“朝阳路”指道路名,“街道”为行政区划。
因处龙岗中心城区,2003年分设街道时命今名。
分别取自原“濉城镇”和“金溪乡”,合并之后改名为濉溪镇。
以政府驻地位于大辛庄村而得名。
彝汉共居,取民族间和睦共处之意得名。
蒙古语为斡昏赤(务欢池),据早年此地腐殖土很厚,人们夸赞称肥似脂肪,后来这里形成村落,通称村名为斡昏赤(似脂肪)。
因地处古称五步湖的东北,且多芦荡而得名。
原名白泥屯,得名于明清时期,白泥为古彝语音译,河边的山之义,因山上平坦故名屯。1942年设乡取第一字读音以“百业兴旺”之意命名百兴。
地势平坦,东西两面稍低,雨过坪干,故名过水坪。
以驻地前伏山得名。据《朱氏族谱》记载,明朝洪武初年迁此,曾名伏山店,光绪十三年重刊《宁阳续志•山川》记有:“宁山在县北十八里,伏山店南”。也称伏山街,以山取名。一九四九年后,为与其后一聚落区分,因此村落居南,故名前伏山。
热门文章
濂水镇
双峰县
西宁市
克拉玛依区
西林街道
惠民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