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在似象形的山上建庙,因寺内置燃灯古佛一尊,故名“古佛寺”,镇以寺名为名。

因镇境东边有长约几千米的陡峭悬崖,取名长岩镇,后因“岩”字发音坳口,更为长石。

《读史方舆纪要》晋州饶阳县:饶河“县西南三十里,或曰:本滹沱之支流,昔时引而北注,合于易水。魏武开平虏渠,饶河为滹沱河所夺。今所存者,上流之余水耳。志云:饶河东注于滹沱,汉以此名县”。

因境内的定军山得名,据史载,此地三国时期是魏蜀两军交战的古战场,诸葛亮在此驻扎军队,取名“定军”,意为军队安定,为定军山镇的乡级行政区域。

辖地内有一古渡,为唐宋时南台岛居民至闽江北岸的渡口,因在上游,故称上渡,街道名称由此而来。

因辖区位于涡阳县城的南部,故名。

宋熙宁五年(1072)始属安化县,宋淳熙二年(1175)赖文治等为乱,朝廷设兵戌守,置龙塘寨而得名。

明万历年间,金郝庄原名郝家庄,居村北200米处有一刘家湾村,多为金姓居住,明末刘家湾村民为避兵荒均迁入郝家庄,后来金姓人丁兴旺,更名金郝庄。

镇人民政府驻勐拉街,故名。

因其所管辖区域内有一冶山,故得名。

1966年“四清”运动时,撤撒拉溪区,划撒拉溪的青汹(安氏土目名,后叫青松) ,杨家湾区的大河,长春区的野角(彝语) 、吴家屯(大寨) ,何官屯区的鲍家,共六个公社组建新区,区公所驻吴家屯(赶场点) ,以青汹的“青”和吴家屯场点的“场”为“青场区”之名。

大汶口之名始见于明朝隆庆五年(1571)八月七日所立之修汶河堤碑碑文。因位于大汶河北岸,地处五汶汇合之处。河宽水稳,便于过渡,原为汶河渡口,又是南北要道,来往行人颇多,因而小商小贩在此谋生落户,逐渐成大汶口村。因镇政府驻地原大汶口村(现分为和平街、兴华街、山西街、太平街四个村民委员会)而得名。

松北,指松花江北岸。

系延寿县人民政府驻地。

因山东省第二大河沂河发源地得名,取沂河源头之意。

明成化五年至成化十年(1469-1474),贵州宣慰使安观修建麦稼桥,后演变为麦架桥,设镇时取“麦架”二字得镇名。

因取境内驻地彭家桥和高塘两村首字而得名,故名。

河滩成为集市贸易场所,后建街市,故名。

132 133 134 135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