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编番号。师部驻双河市,“双河”源于唐朝在西域的博乐一带建立的双河都督府,最早见诸文字为公元650年。公元658年,唐朝在该区域设置双河都督府。“双河”是指博尔塔拉河、精河,是博尔塔拉的“母亲河”,是“融合”之“河”,“和谐”之“河”,寓意第五师传承历史,牢记使命,与博州各族群众兵地融合,民族和谐,共创未来,故取名“双河”市。

因神话传说,古代镇内有一座山,其东侧有一座庵庙,名为“净明院”,后来在“净明院”右侧,一石洞流出食油,供庙内和尚食用,故名。

据传,明洪武年间周姓迁此建村,以姓名村称周庄。清咸丰三年(1853),屈庄、靳庄、张庄、范庄四村并入筑寨,因周氏创办学堂,故名周堂寨,后成集,亦称周堂集。寨废,简称周堂。

仁果乡因乡政府原驻仁果自然村而得名,藏语意为“山顶上”。

此地附近有一小山,形若新月,建有月山庙,故名。 因政府驻地月山庙附近,故名。

该街道坐落于新一街。

据明嘉靖二年(1523)碑文记载:富镇系宋建隆元年(960)立村,原名富庄。靖难后,该处已无人烟,后由江姓自浙江汪清县迁此立村,袭用原名。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建驿站,改名富庄驿。解放后又改名富镇。因镇政府驻富镇得名富镇镇。

据有关史料记载,故县在五千年以前就有人居住,高门关在东汉时期已成为著名军事要塞。东晋后期,番镇割据,十里为王,小国林立,故县乃是一个小国的县城,机构设置完备。后随战事发展,小国并为大国,朝代更换,故县作为县城已不复存,空留遗址,故名古县,后更名故县。

因此街道位于嘉陵江边而得名。

相传南宋时,有一户赵姓生意人家在北河建石桥一座,,其活到 99 岁,世人纪念他将此地取名“仁寿”。后因“仁”属首位,传为仁首。寓“仁义之地,尚德从善,仁为首”之意。

“昔马”一名的由来有三种说法。原称“息马”内地汉族往返于缅甸经商,路经此地,水草较好,是放马休息的好地方,故而得名“息马”。久而久之,“息马”被谐音为“昔马”。第二种说法,“昔马”称谓,出自景颇语“昔骂”近似音。景颇语称卜卦用的金竹为“昔骂”,称“拱”为坡,“样”为坝。自景颇族在“昔骂拱”定居后,因为昔马拱有卜卦用的金竹,便称“昔骂拱”为金竹坡。后来“昔骂拱”的景颇族支系迁到昔马坝子附近山岗居住,得名。第三种说法,景颇族在江心坡居住的地方名字叫“阮思马”,当“阮思马”的景颇人迁移到蹬蕯蚌等地后,

“扎青”系藏语译音,一说扎曲有两个源头,此地位于较大的源头处,故名。“扎”意为扎曲源头,“青”意为大;一说“扎青”是高峰大山的意思,以扎青地区多高峰而得名。

因地处新华大街西南段,故得名。

金峰,炉峰的雅称。原名甘棠甘墩,别称炉峰。

因中亚北路贯穿辖区,故取名中亚北路街道。

辖区锦绣路,地处针织总厂和袜厂、被单厂之间,以各厂如花似锦的产品取名。

2005年沅陵县撤区并乡,原池坪、坳坪、竹园三乡合并,因三乡共一荔溪,故名荔溪乡。又说荔溪原名麻溪,又称梨溪,因沿溪产梨、麻而得名,荔溪系梨溪谐音演化而来。

村处山间平地,原有寺庙,庙前有一对石狮,故名狮子坪。

124 125 126 127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