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刁”意为水流湍急,河水落差大。

三岔指三条河流交叉汇聚。

相传从前该地盛产黄皮树,人们剥下树皮加以利用,且用量很大。壮语黄皮树称“肥旺”,其树皮就称为“岜旺”,以树皮名为地名,故名“岜旺”。明朝时,当地人为寓意子孙后代人丁兴旺、六畜兴旺、生意兴旺,取“岜旺”的谐音,改称“三旺”。

明末清初,“保平”原址在坡顶平地上,故称“保平”。壮语“保”指小坡,“平”壮汉音义相同。

此地为交通要道,原为逢五赶集的圩场,故名。

宜州区从三国时期,属吴国,置定龙刚县,后沿用至唐贞观四年,改置为龙水县,宋朝初沿唐置龙水县,故名为龙江。

传宋代有金、陈两大商贾来此(今老街社区)经商,后以金、陈命名该地,因“陈”与“城”同音,得名“金城”,又因河流贯穿金城境内,故名金城江。

意思是指六圩镇境内的一条河流。

此地原是圩场,清朝宣统年间,有人到此地勘探,发现有朱砂汞矿,故称红沙街,简称红沙。

据传清乾隆年间赶集于老街,清嘉庆年间圩址迁至岜九山脚下,逢四、九在此赶集,群众习称“九圩”。

野马与汉语同意。

壮语名称意为“鸿雁的叫声”,古称“鸿来”。传说昔时有鸿雁栖息于此而得名,后为书写方便,改为“红来”。

指河内流沙量多,泥少且白,故名。

因瀑布位于白水电站旁,故名。

因瀑布位于山崖断口处,崖头:土语指山崖的顶,故名。

明末清初取名“长脑”,“脑”壮语指坡的腰部,后把“脑”写成“老”。因旧时村居长型似坡的腰部,故名。

壮语“庆”是好之意,“板”指村庄。此地原是森林,风景较好,故名。

“古郎”指原古郎自然村。

818 819 820 821 822